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大國工匠】大連80後技術能手梁偉:老外稱讚“中國最好的工人”

2017年01月13日 10:26:36  來源:央廣網
字號:    

  央廣網大連9月29日消息(記者王晶)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是大連華銳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減速機廠,數控機床操作工梁偉的朋友圈簽名。如今,已是機械加工領域的技術能手、工人專家的他,不管是面臨20年前的兩次家庭變故,還是20年來在機械加工領域的“摸爬滾打”,這個有擔當的80後東北漢子,一直將這句話藏在心底。

  80後梁偉談起機械加工技術,滔滔不絕。央廣網記者 王晶攝

  沒有高學歷,他主動考學,積累幾十萬字作工筆記;沒有名師指導,周圍只要有一技之長的師傅,都成為梁偉多次拜訪求教的對象;為“吃掉”關鍵工序難題,幾天幾夜幾乎吃住在車間是常態;600度高溫的鐵屑在他胳臂上不知留下多少疤痕,但在他眼裏壓根不是事兒。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就這樣,幾年來梁偉成為企業裏最年輕、優秀的數控鏜銑機床的主機手,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遼寧五一獎章、遼寧省功勳高技能人才、遼寧省突出貢獻高技能人才等多項榮譽稱號。

  操著一口大連話,高大、憨厚的梁偉和記者説了句心裏話:“好手藝,它不是一天就養成的,你得‘沉’下去,對於機械加工咱差一道都絕對不過關。”這也是在他剛剛入行時,母親不斷提點他的話。

  農村娃當學徒 20年蛻變成機械加工“老司機”

  記者剛一落座,同事于登國絲毫不掩飾對梁偉的誇讚,“梁偉對徒弟和工作非常嚴格,但只對事不對人。”用梁偉自己的話講,現在太多人在機械操作時不差這一道兩道,但在我這你差0.01毫米都得重來,這一道如果誤差數差到頭髮絲的六分之一時,這産品就廢了。

  梁偉説,0.01毫米的誤差絕對不能出現。央廣網記者 王晶攝

  “説實話,我19歲剛從技校畢業,也想在城裏紮下根、呆得住。”梁偉最初的想法很簡單。

  “你願不願意幹?”

  “想幹”。

  “我教你幹啥,你就幹啥!”

  “沒問題!”

  這是20年前,梁偉與師傅初次見面時的兩段簡單對話,但他卻至今還清楚地記得。如今自己成了師傅的東北漢子説話總是那麼直接:“做我徒弟,要麼你就好好幹,要麼哪來哪去。你要眼勤、手勤,怕臟怕累絕對不行。”同樣,在每次新收徒弟前,他都會將同樣的兩句話,再次拋給徒弟。

  雖然現在的梁偉已經能夠成功完成300台3MW風電增速機生産任務、單點係泊液滑環産品項目的技術創新也填補了國內空白、成功破解武漢三江360噸礦車用輪邊減速機加工難題......但在剛進車間時的他,卻也是個小“憤青”,“咱學生時代在技校也是動手能力很強的,但是為啥師傅總不讓我單獨操作?!”

  2000年,梁偉在單獨操作加工混鐵水車的齒輪軸時失誤,導致延誤産品的進程,就是因為這件事給了梁偉當頭一棒!

  “我這人就比較‘擰’。”此後多年來,為了學技術,梁偉主動考學、還利用工作之餘買了上百本機械知識書籍學習,只要遇到理論上不懂之處便找尋大連各大技術學院,找高手切磋技藝。由於他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工作上,所以媳婦總是抱怨他,就連一起看電影的時間都沒有。但是只有梁偉自己心裏清楚,“我這一個農村娃,你不把技術真正學到手,怎麼在社會立足?!”

  梁偉幾十萬字的手寫工作筆記,圖文並茂。央廣網記者王晶攝

  

  如今,機械加工技術“大拿”梁偉仍然堅持繼續學習。

  2004年和2006年,梁偉分別在大連市首屆職業技能競賽和市“重工起重杯”職業技能競賽中,取得了數控銑工和數控車工高級工人技師職業資格,成為大連市極少數的“雙料工匠”。

  老外稱讚梁偉:“中國最好的工人”

  在大連的一條職工街上,梁偉的照片被挂在“2016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光榮榜” 櫥窗內,路過的行人會不由地駐足觀看這大連的“工人明星”。

  2009年,大連重工在組建國家風電傳動及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過程中,風電增速機産品外銷放量,但主力新機型2兆瓦風機行星軸孔的加工卻是生産的一大瓶頸。用於登國的話講,“那時這技術被外國公司封鎖壟斷,你就是花錢咱也買不來。”

  從小就長在東北的梁偉,骨子裏可不止豪爽好學。“我這人吧,就願意挑戰自己!”為了攻克這技術障礙,他幾天幾夜直接吃住在車間,硬是攻克了這一技術難題,此後這種手法被命名為“梁偉操作法”,並在全廠推廣,國際風電市場有了“梁偉”的名字。

  正是眼前600度高溫的鐵屑,讓幾年來連續作業的梁偉胳臂上疤痕不斷。央廣網記者 王晶攝

  這幾年,梁偉還多次被企業選派到義大利、美國進行技能培訓。那時,新引進的美國數控車銑中心,被梁偉改制過的設計編程曾提高工效3倍之多,在場國外專家直接豎起大拇指稱讚他是中國最好的工人。

  車間加工中心擁有“車、鏜、銑”三種功能,一般國外工人只擅長“車”,但梁偉三種卻都拿手,輸入程式、上活、走刀,梁偉幹出來的活又好又快,就連國外前來培訓的老外都服了,臨回國前,他拍著梁偉的肩膀説,“我來中國是培訓你們的,結果被你給培訓了。”

  技術出名了,國內外高薪來“挖”梁偉的企業自然不少,但他從來沒有動搖過。“那時候剛來車間,咱沒啥絕活,我父親和弟弟相繼因病去世,家裏雖欠下鉅額債務,但是咱做人不能忘本!”梁偉在與記者交談過程中一直在強調,如果沒有大連重工的平臺,那時只有十幾歲的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兒。

  “梁偉勞模工作室”培養 徒弟:師傅技術不服不行

  捷報傳來!2007年,徒弟牛喜文獲得技能競賽冠軍,此時的梁偉比任何人還要高興。帶徒弟如兄弟,牛喜文談到師傅時好像有誇不完的話:“工作起來一絲不茍,對待我們和對自己的要求一樣嚴格。”

  2012年,由梁偉以及其他6名技術骨幹組成的“‘梁偉’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成立幾年便碩果纍纍,成功破解了工程機械鑽井平臺頂驅箱體同軸度、煤礦機械截割減速機懸挂體加工等10余項新産品加工技術瓶頸。2013年初,他們還解決了E1E2立輥軋機大齒輪內花鍵的加工難題,節省外協費用達118萬元……

  至今,梁偉工作室通過“勞模結對子”等方式培養出來的高技能青工達20余人。9月29日一大清早,工作室技術科工藝員馮東亮和武學思正在車間研究機械圖紙設計問題,許久未得出答案,但梁偉稍加指點,卻解決了他們“鼓搗”了幾個小時的問題。徒弟們常講:“俺們師傅的技術絕活兒,不服不行,只要他跟我們一起研究,那問題必須能解決!”

  2015年末,寶鋼湛江鋼廠遭受強颱風,部分設備損毀嚴重,大連重工發出“搶制寶鋼湛鋼卸船機項目一號生産令”,梁偉和牛喜文一起總結出減速機殼體精加工“十六法”,使長時間困擾生産的大型減速機殼體把合易變形問題得以解決。

  近幾年,梁偉帶出的徒弟張全、張兆全分別在大連市職業技能競賽中取得競賽第一名和第五名的優異成績,徐銘宇在公司青工技能比武中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得競賽標兵稱號......

  談到工匠精神,梁偉只是憨憨一笑,説道:“踏實點,沉下心,個個都能成才!”但他似乎有些擔憂,現在的年輕人缺少一種踏實肯幹的精神,和他們那時比,吃苦勁兒總覺得差了點兒。

  梁偉總是告誡徒弟們,多些踏實,少些浮躁。同樣,他自己也是這樣做的。央廣網記者王晶攝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