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2017年01月13日 10:26:36  來源:人民論壇網
字號:    

  中央深改組成立雖然只有千日,但習近平組長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已經深入人心,落實在生態治理方方面面。中央深改組推出系列舉措著力改進生態治理和保護,“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成立以來在環境保護方面審議通過的改革文件有11項,在制度保障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政策法規,在建設實踐方面已經取得顯著的成就。

  倡導新理念,書寫生態治理新篇章

  綠水青山是人類自古以來的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採獵時期,一旦失去了綠水青山,人類就得遷徙。農業文明時期,遊牧民族繼續採取遷徙轉場的方式解決人與自然的矛盾。農耕民族則圍繞村落進行生産、在村域內維護生態平衡,習俗民約與朝廷的法令共同制約著人們的行為,以保證綠水青山永續。如《管子立政》篇中講到 “山澤救于火,草木殖成,國之富也”。工業文明時期,人們一味追求GDP,把自然環境作為原料來源和排污池,總以為環境容量無限,資源取之不竭。結果必然是環境惡化、綠水青山遭到破壞,生態問題凸顯,自然災害頻發、生態難民驟增,健康問題、食品安全問題如影隨形;鄉村凋敝、城市霧霾污染加劇,生存環境遭遇挑戰。

  中國人口眾多、資源貧乏又加上國際産業轉移,極大地增加了環境壓力,工業化與生態環境容量的矛盾更加突出、綠水青山的損壞接近喪失生態服務功能的地步。因此,工業文明轉向生態文明、黑色GDP轉向綠色GDP轉向、黑色發展轉向綠色發展成了中國的必然選擇。

  習近平先後從政于福建、浙江這兩個山多地少的省份,對生態災難和生態福祉感受更深。1996年至2014年在福建從政時,僅福建長汀一地習近平就前後去過五次、考察指導工作,提出“搞好水土保持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項重要內容,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水土保持是生態省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對水土流失特別嚴重的地方要重點治理,以點帶面。長汀水土流失治理要鍥而不捨地抓下去,認真總結經驗,對全省水土保持工作起到典型示範作用。”在浙江,他更響亮地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生態理念,可謂言簡意賅、旗幟鮮明。深化改革以來,習近平又將“兩山”理念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抓手,帶動了“美麗中國”建設。短短三年中,出現了水更綠、山更青的可喜態勢,生態村鎮、生態旅遊、生態安居、生態養老方興未艾。農民也從綠水青山中得到了實惠,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有了真切的體會。如今,保護綠水青山已經形成一種“風尚”。綠水青山生態服務功能的溢出效應也為城市提供了的清潔水源、乾淨空氣和安全食品。城市居民最真實的感受是飲用水更甘甜了、空氣更清新了、沙塵暴不見了、藍天白雲多了、晚上的星星更亮了、月亮更圓了。

  健全制度體系,為綠水青山打造永久盾牌

  深改組將生態治理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的法制軌道。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性強、精準度高、覆蓋面廣的改革文件。深改組第十四次會議一次就出臺了《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生態環境監測網路建設方案》《關於開展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的試點方案》《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四份文件,深改組第二十七次會議又出臺了《重點生態功能區産業準入負面清單編制實施辦法》《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關於在部分省份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的報告》三份改革文件,深改組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了《關於設立統一規範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兩份文件,深改組第十九、二十二、二十六次會議分別出臺了《中國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關於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關於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三份文件。

  這些法律法規,都體現了綠色發展理念和“向污染宣戰”的決心,充分體現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開創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篇章。為保護、恢復、建設生態環境,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懲。尤其是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完善則在更加廣泛區域做到生態服務功能與社會經濟功能的合理互補,更有利於實現自然社會經經濟的和諧發展。有了制度保障,才能做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設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開啟生態治理新模式

  福建、江西和貴州三省首批入選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開啟生態治理新模式。之前我國也有許多生態農業示範、生態文明示範,均在縣市級推行,存在範圍小、規模小,無法形成跨流域、跨地區、大區域大範圍、全覆蓋示範的問題,不能滿足不同發展程度、不同自然條件、不同人口狀況、不同資源背景下的生態治理模式和制度安排的要求。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設立,是將頂層設計與地方實踐結合起來,目標是探索出生態治理新的制度體系,包括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制度、健全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體系、建立健全自然資源資産産權制度等。

  只有經過實踐檢驗,證明有利於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願景的制度機制,才是真正有利於人民的福祉、有利於提升生態服務功能、有利於生態環境改善和綠色發展的,才能具備向全國推廣的價值。國家生態試驗區的設立,向著克服工業文明以來的短視近視弊病的方向大大邁進,使生態治理的制度創新體現出持續、健康的生命力。

  環境就是民生,碧水青山就是幸福

  短短千日,生態治理效果顯著。根據國家林業局公佈的資訊:“三年來,我國共完成造林4.5億畝、森林撫育6億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1.66%。新增國家濕地公園561處,自然濕地保護率提高到46.8%。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積1000萬公頃。啟動了新一輪退耕還林,三北、長江、珠江、沿海防護林建設及太行山綠化、石漠化治理、京津風沙源治理等工程取得新進展。新增國家森林城市74個。” 沙塵暴也不見了,尤其是2016年的春夏秋季節,北京乃至華北地區的霧霾消失。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藍天白雲不再是奢盼。

  這些讓億萬民眾實惠,主要歸功於深改組敢於用壯士斷腕的精神堅持綠色發展道路,痛下決心進行源頭治理。一切為了綠水青山、環境美好、人民健康。深改組從源頭抓起,將消耗大、效率低、污染嚴重的産能該關的關、該減的減、該搬的搬,絕不拖泥帶水。正如習近平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西代表團審議時所説的:“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不能手軟,不能下不為例。”

   作者簡介: 劉宗超博士,聯合國國際生態安全科學院院士、北京生態文明工程研究院院長、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生態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長期從事生態文明理論和高效生態農業研究,是生態領域的著名專家。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