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網媒走轉改】特色産業助老區人民脫貧致富

2016年09月30日 08:36:41  來源:人民網-河南分網
字號:    

【網媒走轉改】特色産業助老區人民脫貧致富

張興太老人講述紅軍故事

   80年前,長征中的紅軍不費一槍一彈經過河南泌陽的山區北上抗日。80年後,老區人民一代代探索,形成當地特色産業,帶領鄉親們逐步脫貧致富。

  百歲老人親身見證長征

  “紅軍從這兒過的時候,我正在山上放牛。” 泌陽縣高邑鄉狐狸衝村的張興太老人説。老人已經百歲高齡,紅25軍長征經過泌陽時,只有十多歲。

  “當時我牽著牛準備跑,怕被拉壯丁。跑了一陣一看,到處都是兵,有灰衣服的、有藍衣服的。有戴八角帽的,有戴斗笠的,還有係白手巾的。他們看我慌裏慌張,就笑,説老鄉你別怕,我們是紅軍,打鬼子的,不抓人。” 張興太説。當天晚上紅軍就住在了狐狸衝,沒有一個擾民的,村民生活照舊。

  張興太曾經的鄰居張興全是磨豆腐的。第二天一大早,張興全喊張興太幫他燒火。沒等豆腐做好,就圍上來一群當兵的,排隊説要喝豆腐腦。“喝一碗往篩子裏放個銅子(銅板),東家開始不敢要,推來讓去就留下了。一缸豆腐腦兒喝光,收了半篩子銅子。”張興太説。

  “吃過早飯紅軍就要走,我求部隊讓我參軍,有個指揮員指著一個身體瘦弱、看起來十三四歲的帶傷的小紅軍説,他和你年齡差不多,都還小跟不上隊,等幾年,我們歡迎你入伍當紅軍。”張興太説。那位小紅軍被送到村民張十三的家裏收養,部隊留下一些錢和老家地址。數天后,小紅軍痊癒,張十三把他護送回信陽光山老家。

  山區裏的特色致富路

  紅軍長征經過的地方,多是偏遠山區,自然條件惡劣。如今,在泌陽縣,紅軍長征經過的土地上誕生了一個個特色産業,當地百姓依靠自己的勤勞智慧走出了一條特色致富路。

  高邑鄉譚園村村民余小玉今年60歲,看起來卻不過四十多。她步履輕快,精神抖擻,記者見到她時,她正在棚裏摘香菇。兩萬袋香菇,一年純收入三四萬元。

  “我種的時間短,賺的錢少。種的年頭長的,一年落(掙)的更多。” 余小玉説。陳有麗是小玉的弟媳婦,她家種植香菇已有十多年,技術成熟。6畝香菇棚,每年為她帶來10多萬元收入。

  香菇種植在這個曾經的紅軍駐地隨處可見。高邑鄉全鄉袋菇種植達到4800萬袋,建設香菇保鮮庫68座,成立合作社12家,實現了産、供、銷一條龍,成為富民強鄉的重要支柱産業。

  在銅山鄉焦竹園村,村民們依靠養殖有名的“夏南牛”致富。“夏南牛”是中國第一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肉牛品種,育生地就是泌陽縣。

  村民王富運今年52歲,是銅山鄉牧業合作社的負責人。王富運養牛已有11年,目前有兩座肉牛場,佔地90畝,自繁自養,年銷售肉牛500頭左右。

  “我們這兒都是集中養殖,天氣適宜的季節,老百姓在家養,天冷了都送到廠裏集中餵養,年底賣牛分紅。一頭牛養到800公斤左右再賣,能賣2萬多元。像我一年能分紅100萬多元。”王富運説。

  合作社裏有40多戶農戶以牛入股,多則十幾頭,少則三四頭。“夏南牛”名聲在外,供不應求。450公斤以上的牛賣到縣裏龍頭加工企業,農戶還能得到500元獎補。

  目前,夏南牛、食用菌、煙葉等已成為泌陽縣特色農業支柱産業,帶領老區人民走上了致富之路。(徐馳)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