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網路媒體走轉改:朗朗書聲 大山中最悅耳的迴響

2016年09月23日 16:12:44  來源:中新網
字號:    

華池縣列寧中學的學生們正在打腰鼓。中新網 種卿 攝

  華池縣列寧中學的學生們正在打腰鼓。中新網 種卿 攝

  山腳下,呼吸著新鮮的空氣,記者側耳傾聽,從列寧學校裏傳來的朗朗讀書聲。

  9月22日,“長征路上奔小康”網路媒體“走轉改”採訪團行至慶陽市華池縣。作為國扶貧困縣和甘肅省18個乾旱困難縣之一,華池縣受制于自然條件艱苦、經濟水準較低的影響,教育事業起步雖早,卻發展緩慢,這裡的孩子一度面臨“上學難”的困境。

  “要讓每一個孩子好上學、上好學。”華池縣委書記張萬福曾立下這樣的誓言。近年來,隨著多項教育精準扶貧行動的落地,華池縣在完善學前教育和九年義務教育方面,已頗見成效。

  記者抵達位於華池縣的列寧學校時,同學們正在操場打著腰鼓,飄舞的紅色綢帶、響亮的腰鼓聲聲,甚為振奮人心。在這裡工作將近4年的柴校長告訴記者,列寧學校是一所紅軍學校,打腰鼓成為每日“必修課”,既能強身健體、又能促進文化傳承。

  “基於紅色教育理念,學校還開展了家鄉小導遊課程,由學生自己介紹校園的紅色文化,通過收集、整理、語言表達,學生了解的紅色知識就自然多起來,思想也得到了洗禮。”柴校長説。

  如今,列寧學校已經發展成為農村九年一貫寄宿制學校,佔地18086平方米,建築面積5721平方米,有19個教學班,學生759名、教職工57名。作為第十九任校長,柴校長深感肩上的擔子不輕,“未來,還要繼續弘揚紅色教育,為辦好革命老區人民滿意的學校不斷努力”。

南梁中心幼兒園的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玩遊戲。中新網 種卿 攝

  南梁中心幼兒園的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玩遊戲。中新網 種卿 攝

  作為九年義務教育的前端,學前教育同樣關係百姓福祉。受困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等原因,城鄉間、校際間的教育産業發展差距越來越大,學前兒童大面積流向城區,而在一些經濟條件較差的農村家庭,甚至放棄了兒童的學前教育。

  為此,華池縣啟動了“山村幼兒園計劃”,堅持“條件具備、相對集中、方便集散”的原則,改建園舍,定期組織山村志願者集中培訓,科學規範開展保教活動。實現了農村幼兒園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蛻變。

  在資金本就匱乏的鄉村,教育扶貧不可或缺。“山村幼兒園計劃”項目實施後,除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每年為每個幼兒園投資3萬元用於解決志願者工資外,華池縣財政還籌資59.4萬元配備教學玩具1.4萬件。

  目前,華池縣共有幼兒園116所,在園幼兒5231人,全縣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達90.5%,遠遠高出甘肅全省的平均水準。

  “南梁中心幼兒園接收的孩子已達到198個,不收學費,只收取每天3元的伙食費用。”黃院長迎來她在這裡的第16個年頭,最讓她欣慰的便是幼兒園越辦越好:“現有任職教師均為學前教育專業畢業,有一個還是本科在讀。原來在城裏上幼兒園的孩子,都被家長陸續送回鎮裏接受教育”。

  談起對孩子們的培養,黃院長變得滔滔不絕,“幼兒園教授語言、科學、藝術、健康和社會五個學科內容,尤其注重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教導他們如何與老師、小夥伴甚至陌生人友好相處。”(完)(種卿)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