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G20)在杭州召開,中國引領作用備受世界矚目。從世界、中國及中國與世界的關係三個維度來看,G20可謂來的正是時候,這是總結和展望中國與世界關係的一次重要契機,是推動中國進一步融入世界的重要契機,也是推動國際社會更好理解中國、為中國未來發展營造更好國際環境的一個重要契機。
首先,中國承辦G20峰會,是對過去三十多年改革開放和融入世界的一次重要總結,也是國際社會接受中國的一個新標誌,是中國與世界互動加深的一個重要機遇,具有重大意義。過去三十多年,中國同世界的關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中國外交從聚焦社會主義陣營到引領東西方對話,從經營周邊外交到拓展全球戰略,從南南合作到為全球治理提供公共産品,內涵不斷豐富,地位持續提升。特別是金融危機以來,中國通過積極參與各項全球多邊機制,為推動世界經濟復蘇、完善全球治理機制建設、優化全球貿易金融秩序做出重要貢獻,也積累了大量經驗,G20杭州峰會正是過去幾十年來中國在全球治理議題上厚重積澱的一次集中體現。換個角度看,國際社會眼中的中國是國際秩序的積極建設者、貢獻者和維護者,而G20是當前全球經濟治理的最高協調機制,在中國舉行即是主席國本身輪換的需要,也是時代的必然要求,中國與世界的關係已經走到這一步。“不畏浮雲遮望眼”,當前的國際社會,儘管圍繞中國的各種奇談雜論仍然很多,但事實上各國都在準備接受一個更加積極有為的中國,中國與世界的互動即將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對此我們應具有高度自信。
其次,當前的全球化正遭遇自冷戰以來的最強烈反彈,整個國際社會都在觀望、迷茫,在這樣一個關鍵時期,能否撥雲見日、重振信心,杭州峰會也是一次重要契機,峰會賓主要把握這次機遇、提出解決方案。今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經濟展望》的題目是“經濟在太長時間裏增長太慢”,一語道破當前國際社會關於經濟形勢的複雜心情。環顧全球,美國經濟前三個季度時好時壞,“特朗普主義”大行其道,反全球化浪潮在這個全球化的誕生地聲勢最兇猛;歐盟作為一體化建設的先行者,正在同它最重要的一個成員—英國—討論“分家”問題,面臨難民、暴恐和分裂三重危機;在中東、歐亞、中亞、南亞和拉美等地區,也面臨著貿易和投資下滑、安全環境惡化等多重考驗。總之,經濟全球化作為冷戰後世界經濟增長的核心觀念,正面臨經濟上乏力、政治上受疑、安全上受困的尷尬局面,亟待創新思路、復現增長。G20杭州峰會的主題是“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工作重心是創新增長方式、完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促進國際貿易和投資、推動包容聯動式發展,恰切中當前世界經濟之時弊。一方面,經濟全球化需要重新“整理思路”,發達國家要反思新自由主義,發展中國家也要實現更均衡的增長,G20的重要作用即在於匯聚最高政治領袖,在碰撞中産生新思想,進而積極外溢世界經濟。另方面,經濟全球化高速發展,本身也産生了大量問題,而“包容性增長”是著眼發展的一個新概念,近年來越來越得到國際社會認可,十八大以來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新發展理念與之高度相通,相信通過主辦G20,我國還將賦予其更新內涵,助力解決全球化難題。
再次,G20自身機制建設行至關鍵十字路口,如何提高行動力,是否要加強約束力,是擺在國際社會面前的一個重要題目,杭州峰會或成為加強全球經濟治理進程中的一個重要節點。從戰後地區和國際關係的經驗來看,峰會或論壇最忌開成“清談館”。缺少行動力,沒有説服力,也就不會被寄予厚望。G20從成立之初就是一個相對鬆散的協調機制,升級為領導人峰會後,在金融危機之初發揮了重大作用,但隨後暴露出大量問題。但萬變不離其宗,G20面臨的問題也沒有偏離當前世界秩序演變的大脈絡:即全球力量中心東升西降所帶來的種種矛盾與不適。當前,G20主要面臨有效性受質疑、內部協調難度加大、議題設置偏重西方、執行力較低以及未來走向不確定五大問題。今年的峰會,中國廣邀發展中國家代表參加,將發展議題列為重要內容,大大提升了峰會的平衡性和代表性,這在G20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是發展中國家參會最多的一次。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對此高度評價,他認為“杭州峰會將G20的包容性提高到一個新的水準”。同時,中國作為主辦方為此次峰會傾注了大量心血,確保峰會取得實質性成果。比如,在貿易議題上,中國將議程機制化,通過多輪會議調和各方關切,包括IMF總裁拉加德在內的許多重量級人物都認為,杭州峰會勢將在貿易領域取得大量重要成果。所有這些,都將再度提升G20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影響力、推升其有效性,彌補全球經濟仍然有效治理不足的難題。
最後,G20杭州峰會是當前觀察中國自身發展、世界格局演變以及兩者動態互動的一個最佳窗口,相信此次峰會將再度提升中國與世界的相互理解。(韓立群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
[責任編輯:盧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