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媒體:校園貸亂象頻發 大學生償還得起嗎?

2016年08月17日 06:35:5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媒體:校園貸亂象頻發 大學生償還得起嗎?

  大學生陷網貸圈套:借3500元買手機要還10萬

  原標題:校園貸瘋狂來襲:亂象頻發 大學生償還得起嗎?

  “生活費用完了,又不想問父母多要。”今年6月,大三的孫一軒和朋友出去旅遊,沒錢花了,苦惱之際,經朋友介紹,通過趣分期貸款2000元。孫 一軒説,對方要求分為9個月進行還款,總共收取200余元的利息。“我打算通過兼職,發發傳單,多掙點錢。”聊到還貸款時,孫一軒不停搖頭嘆息。

  近幾年,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流行,大學生網路分期貸款業務在高校走紅。對於有較強消費需求而又沒有固定持續收入的大學生來講,用“校園貸”借款, 無疑方便、快捷、門檻低。記者走訪了幾所大學,發現校園內充斥著各種貸款廣告,“本校小額貸款,安全快捷,隨借隨貸,當天放款,個人資訊絕對保密。”

  不良校園貸亂象頻發

  無獨有偶,在山西念大學的劉晨,因手機摔壞了,害怕告訴家裏人,便通過某網貸平臺進行貸款,“憑學生證借款,當天下款,半小時拿錢”,劉晨告訴 筆者,貸款3000多元,需支付利息300多元。貸款也“上癮”,有過一次貸款經驗後,劉晨開始陷入網貸的深淵。“生活費用完了,想買的東西有點多。”劉 晨稱,有時候會控制不住自己的購買欲。

  在眾多的校園貸受害者中,孫一軒和劉晨的經歷還算“幸運”。近日,多地大學生因無力償還借款,“跳樓”“自殺”“賣器官”“裸持”等悲劇屢屢上 演。為一探貸款內幕,筆者在QQ輸入“大學生貸款”,竟搜索出近百個貸款QQ群。隨後筆者申請加群,標誌著“大學生創業貸款、助學貸款、憑學生證辦理”的 貸款群,群成員高達幾千人。筆者發現,這樣一些QQ群,二十四小時滾動刷屏著各類貸款消息:“一手放款,絕無前期。只要你是在校大學生,需要錢就來找我” “分期樂、趣分期、優分期、愛學貸,全額套現,部分秒到”……

  隨後,一名自稱是“貸款工作人員”的網友向筆者發送窗口抖動:“需要資源嗎?”該名男子稱:“出售女大學生裸條資源,普通打包30元,優質打包 80元。指定地區詳談,買優質送普通。”該男子甚至表示:“賣的不是視頻和圖片,而是聯繫方式,可提供到府服務。”筆者佯裝不相信,對方立即向筆者發送部 分無碼資源,而在這些照片中,疑似女大學生的受害每人平均手持身份證,該男子錶示:“目前資源近1個G,每天都在更新。”筆者了解到,這些女大學生因借款逾期 無法還款,被迫要求“裸持”,且借款周利息高達30%。這些裸照作為借款抵押,借款方稱“不會流出”,但筆者發現,網上已有不少人在微博、微信、貼吧公開 出售。

  緊接著,筆者登錄某學貸官網,在首頁“線上諮詢”處諮詢了客服人員,1號客服的第一個問題是“學歷如何”,筆者報出“本科即將大三”後,客服稱 “你這種情況,可以貸款2萬元。”客服表示,“辦理下款後,收取百分之六手續費。”之後,該名客服便一直催促筆者發送“本人姓名、電話號碼、身份證號碼、 家長姓名和電話、銀行卡號”等資訊。

  為什麼中招的總是大學生

  2015年,中國人民大學信用管理研究中心發佈《全國大學生信用認知調研報告》,報告顯示,在彌補資金短缺時,有8.77%的大學生會使用貸款 獲取資金,其中網路貸款幾乎佔一半。而另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接受調查的高校學生樣本中,有近50%的學生認為逾期不還對未來個人工作和生活造成的影 響不嚴重或不了解。

  大學生緣何屢屢中招?倫敦大學學院心理學博士、國際教育學專家陳志林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表示,大學生容易被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以前國家 沒有全面放開二胎政策,許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在愛的包圍下成長,不懂得社會與人心的複雜。部分城市孩子家庭條件相對優越,家長在培養時過分注重成績 分數,往往忽略了孩子理財觀念和財商能力的養成。而部分農村孩子,在隔代教育中長大,他們從小對錢比較敏感。長大後,不願意再問辛苦賺錢的父母索要過多生 活費。當錢不夠花時,便選擇網路借貸這種看似便捷的方式。

  陳志林還表示,這與國家教育和家庭教育也有很大關係。一直以來,我國強調素質教育、全面發展。但很多家長觀念傳統,認為孩子只要考上名牌大學就萬事無憂。整個教育過程中,學生受到最多的就是智育,而在其他方面,如德育美育包括財商、情商的培養,都是教育缺失的部分。

  河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袁立壯告訴科技日報,當下許多大學生節儉、刻苦的品質不夠,消費觀不成熟。部分學生存在攀比心理,追求名牌包、名牌 表等。加上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社會經驗少,對物質誘惑抵抗力差,虛榮心強,容易衝動消費。在種種誘惑之下,貸款就成了滿足這些誘惑最直接的渠道,卻不知 “裸條”等校園貸的本質其實是高利貸。

  如何打一場維權仗

  今年4月13日,教育部和中國銀監會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強校園不良網路借貸風險防範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大對校園不良網路借貸監管力 度,建立校園不良網路借貸日常監測機制,加大學生消費觀教育力度,加大金融、網路安全知識普及力度,加大學生資助信貸體系建設力度,幫助學生增強金融、網 絡安全防範意識。

  陳志林稱,當孩子發生借款無力償還的悲劇時,作為家長,不能一味指責、打罵,相反,應該包容、勸慰孩子,讓孩子更理智地認清這個社會,讓孩子感 受到家的溫暖,幫助他們走出陰影。陳志林建議道,希望大學裏面多開設一些基本生存教育課、理財課、人生規劃課、基本法律認知課以及大學生心理健康課,通過 這些課程讓大學生能夠真正全面發展,而不是重理論、輕實踐。

  貴州恒易律師事務所黃學宏表示,校園貸的根源在於貸款平臺的低準入,很多貸款平臺僅需要大學生的身份資訊就能提供貸款。大學生遇到這種情況,首 先,應當選擇報警,讓警方介入,對貸款平臺的資質、貸款方式、利率等進行調查,以確定是否有涉嫌違法犯罪的行為;其次,向學校、家人如實反應所遇到的經濟 困難,尋求救濟,避免産生極端想法;最後,要減少此種現象,相關部門理應對貸款平臺加強監管,避免大學生在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下陷入深淵,不能自拔。

  河南優澤律師事務所張路羽強調道,大學生維權可以從以下方面考慮:根據我國法律相關規定,借款的本金以實際借款人所收到的款項為準,而並非完全 依賴於債權憑證上的記載。借款利息,最高年利率不能超過24%,超出部分可以不用償還;如果因刷單行為被貸款,自己並未收到貸款卻要償還貸款,則可能涉嫌 詐騙。要及時報警立案,維護自身權益;若被追債時,存在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毆打辱罵、甚至將隱私照片公佈的情形,則屬於違法,情節嚴重的,甚至可能構成犯 罪。第四,加強自身法律意識,量力而行不隨意貸款。

[責任編輯:尹賽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