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7日的裏約奧運會男子舉重56公斤級決賽中,中國選手龍清泉以總成績307公斤的成績再次打破世界紀錄。多年來,選手們的奧運成績不斷刷新世界紀錄,一方面是人類的力量、速度、耐力正在接近極限;另一方面,技術、文化等因素也在不斷拓展著人類的最終極限。
據《科學美國人》網站近日報道,查理勞斯 瓦西拉科斯在1896年的希臘奧運會上第一次贏得現代馬拉松比賽,時間是3小時18分,而在今天,這個成績連進波士頓馬拉松都不夠格。英國倫敦布魯內爾大學體育、健康與運動科學教授馬克 威廉姆斯説,人們的總體表現呈上升趨勢,這在很大程度取決於人們對健身、調節、飲食與營養的理解和重視。
現代奧運會中,每項比賽的世界紀錄都已極大提高。但這種上升會受到全球衝突、社會變化、技術進步和規則變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法國國家運動和體育學院(INSEP)傑弗羅伊 貝特洛説,在冷戰期間,前蘇聯把研究衛星式的硬科學用來培養運動員,使用非法興奮劑,因此那段時間的一些世界紀錄長期無法超越,比如男子鏈球紀錄,直到1986年才由前蘇聯鏈球運動員尤裏 謝迪赫在歐洲錦標賽上打破。
社會變化也有利於運動員表現更好,比如女子馬拉松。以往人們認為女性不適合長跑,直到1984年的美國洛杉磯奧運會上,才將女子馬拉松納入專項比賽。技術突破也起了重要作用。在1968年美國墨西哥城奧運會上,迪克 福斯貝利創造了背越式跳高贏得了金牌,雖然並未打破世界紀錄,但經過選手們多年訓練後,最終大大提升了跳高紀錄。
貝特洛指出,打破世界紀錄的速度在1988年達到頂峰。隨著人類不斷接近生理極限,加上國際田徑聯合會打擊興奮劑,打破世界紀錄的速度也在放慢。但這一大趨勢下也有例外,比如在2008到2009年間允許使用聚氨酯泳衣,這種來自泳衣的“人為技術”不斷創造出新的游泳紀錄。
人體運動到底有沒有極限?人們總會發出這樣的疑問。事實上,人體的運動潛能就像是一匹駿馬,無限奔跑的同時總有一條勒住它的韁繩,這便是我們身體的生理結構。科學家總是試圖通過力學、生物學等方法做出種種預算,來確定人體極限:100米短跑的極限是9秒;110米欄的極限是12秒38;跳遠的極限為8.96米……
不過,人類總是在關鍵時刻爆發出無限的潛能,龍清泉的運動表現再次驗證了這一點——神經系統無法動員百分之百的肌肉工作,但他的肌纖維的確爆發出了強大的力量,為中國隊摘得一金!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