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河北井陘縣洪災反思:河道遭侵佔 預警有延誤

2016年08月09日 06:13:1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原標題:河北井陘洪災反思:河道遭侵佔 預警有延誤

  在臺頭村商業街經營商店的許拉柱表示,此次洪水已沒過一樓的屋頂。 張帆 攝

  中新網石家莊8月8日電(魯達 崔濤 張帆)7月19日夜,一場特大暴雨引發的洪災突襲“千年古縣”河北省井陘縣。是日,洪水裹挾山石泥沙呼嘯而至。據統計,截至7月26日,井陘縣有20.8萬人受災,其中死亡38人、失蹤33人。另外,在井陘縣境內修建高速公路的中鐵十一局和中建一局外地施工人員死亡7人、失蹤22人。

  日前,中新網記者走訪該縣受災嚴重的南峪、小作、辛莊等鄉鎮,調查洪水來襲時的情況發現,井陘本是一個乾旱缺水的地區,多發旱災,已經20年沒有遭遇過洪災,村民們思想上麻痹大意、行洪河道多遭侵佔是一個主要原因,但部分村莊沒有及時接到預警並提前組織轉移也是造成重大傷亡的重要原因。

  此次山洪將臺頭村公路連同下面的垃圾完全沖走,暴露出古河道當年的面貌。 張帆 攝

  河道中的哀傷

  井陘縣位於河北省西北部,晉冀結合部,太行山東麓,素有“太行八陘第五陘,天下九塞第六塞”之稱。自古,井陘與水有不解之緣,韓信“背水一戰”主戰場就在此地。

  據了解,太行山區具有河、路、村、田一條溝的特徵,幾乎大小溝河都是有雨行洪,無雨乾涸,有洪為河,無洪為路、為田。

  在此次受災嚴重的南峪鎮貴泉村、臺頭村,辛莊鄉辛莊村以及小作鎮,中新網記者均發現,此次山洪導致的房屋、農田沖毀,以及人員傷亡的地點均與河道有關。

  “一夜衝回40年前河道的樣子。”臺頭村村民仇田倉介紹,今日的臺頭村是在一個河道上建立起來的。40年前,為了擴張臺頭村,村民們開始用垃圾、廢品等填埋廢棄的河床,向河道要土地。天長日久,河道慢慢被垃圾填滿,後來修成公路,沿著公路又建成該村的商業街。之後出生的一代人,從來沒有見過臺頭村的本來面目。此次山洪將公路連同下面的垃圾完全沖走,暴露出古河道當年的面貌。

  “我這間房有3米3高,下面的地臺還有1米多,洪水下來的時候,水都沒過我家一樓的屋頂,衝進二樓了。”在臺頭村商業街經營商店的許拉柱指著屋頂説,1996年發大水的時候,衝進屋裏的水比這次小多了,那次村裏沒有人死傷。

  這次洪災不僅沖毀了臺頭村的街道和房屋,還造成了人員傷亡。據臺頭村村民郝彥林介紹,19日晚,她的兒媳陳喜榮從村裏的工廠下班,走進商業街一家油條鋪避雨,結果雨越下越大引發洪水,油條鋪很快被洪水衝塌,兒媳不幸被洪水沖走了。

  貴泉村位於臺頭村的上游。年屆七旬的貴泉村村民董超渾濁的雙眼佈滿了血絲,今年的“7.19”洪災使他失去了兒子一家四口。兒子居住在河道低窪地段,洪水將他兒子家居住的二層樓房全部沖毀,而董超因居住房屋地勢較高倖免于難。

  據貴泉村村民們反映,現在該村供汽車行駛的道路從前都是河道,由於早已乾涸,村民就在河道裏種上了莊稼,蓋上了房子。中新網記者看到,河道兩側是一些被水沖倒的莊稼,被洪水衝過的河道中填滿了碎石和泥沙,並依稀可見一些房屋的殘垣斷壁。

  貴泉村村民董超站在兒子家被沖毀的房屋旁。 張帆 攝

  侵佔河道埋隱患

  在井陘縣採訪的過程中,中新網記者發現,河道已被當地村民利用起來,建成田地、住房甚至工廠。

  1996年的洪災曾給井陘當地村民帶來慘重教訓。記者查閱相關資料顯示,1996年洪災過後,許多水利專家紛紛調查撰文,分析那場洪災的形成原因,並對日後的洪水防治提出了建議。諸多文章均指出侵佔河道埋藏的隱患。

  “隨著人口增長和經濟建設發展,人為侵佔河道嚴重,在河道內建房、傾倒垃圾,種植果樹,民用過河道路多采用打埂築壩方式,使水流節節攔蓄,減少過水能力,抬高水位,加重了災情和損失。”(《河北水利》1997年第1月,作者武秀萍,石家莊市水利局)

  早在2006年,井陘縣水利專家李其林就曾在“96.8”洪災十週年撰文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均明確規定了“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防汛方針,並對河道設障制定了“誰設障、誰清理”的原則,對建設活動確定了“興利服從防洪,以保證安全為前提”的原則,這些方針和原則的執行不力,有法不依,使河道設障屢禁不止,日益加重。

  2006年,時任河北省水利廳廳長的李清林在《紀念“96.8”抗洪十週年努力完善河北的防洪保障體系》一文中指出,1996年8月上旬特大暴雨洪水以來,河北省處於連續乾旱少雨期,乾旱缺水日趨嚴重,防洪意識逐漸淡薄……像“96.8”一樣的大水今後還會發生。

  2008年由新華出版社出版的《井陘水利志》中第四章節“防汛抗洪”中記載:旱年多於水年,遂使人們産生了“井陘怕旱不怕水”的思想,由此形成“重抗旱,輕防汛”,漸致防汛提不上議事日程,沖淡了“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的危機意識。境內歷次大洪水多突然性發生,皆遭受毀滅性損失,遂使人們産生了“天下大雨,河發大水,是老天爺的事,誰能管住”,“無論河道設障不設障,水大了怎麼也不行”,“命裏二格半,不由人盤算”,以天命論思想消極防汛,致使1996年洪災過後,許多侵河建築又侵河恢復起來,使剛剛遭受洪災劫難的人民群眾,重又陷入隨時可能發生的洪患威脅之中。

  部分村民稱預警有延誤

  中新網記者在此次採訪中深切感受到,面對自然災害,人力雖然無法完全做到無傷亡損失,但是如果預警做得及時,可以最大限度將災害造成的損失減少。

  臺頭村下游的北峪村因在此次洪災中無一傷亡,引起記者注意。原來,早在19日上午,該村就廣播可能會發生山洪的預警資訊,並重復不間斷播放。到當日下午,該村沿河道的村民安全轉移。

  而在南峪鎮貴泉村、臺頭村以及辛莊鄉等一些受災嚴重村莊的採訪時,有村民指出,當時村中並無預警,也無人組織轉移。

  70歲的貴泉村村民董超稱,在7月19日洪災來臨前夕,村裏既沒有廣播,也沒有村幹部通知提前做好準備。“我這麼大歲數了,沒接到通知就是沒接到通知。”董超説。

  在此次洪災中失去外孫女的貴泉村村民董建明説,19日他只接到在石家莊工作的女兒的電話,讓他注意安全,沒有接到村裏防汛的通知。董建明表示,受災以後,由於他的戶籍不在村裏,他從村委會領不到救災物資。

  臺頭村村民仇田倉稱,19日當天,臺頭村在洪災來臨前也沒有提前預警。洪水來臨時,他和女兒還在家中,大水涌進了他家,隨即沒過了腰部。他帶著女兒跑出家門,跑到屋後地勢較高的村民家才倖免于難。

  臺頭村村民郝彥林表示,在洪災來臨前,她也沒有接到村裏的任何預警,村裏也沒有組織村民轉移。

  在井陘縣微水鎮南良都村,矗立著一座井陘抗洪紀念碑,該碑于1997年8月完工,旨在提醒後人勿忘教訓。(完)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