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山旮旯建“綠色銀行” 貴州脫貧攻堅瞄準山地農業

2016年07月30日 13:36:38  來源:《當代貴州》
字號:    

  【治國理政新實踐貴州篇】山旮旯建“綠色銀行” 貴州脫貧攻堅瞄準山地農業

  到2020年,493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貴州如何破題?發展山地農業是路徑之一。

  貴州提出要立足實際,不斷厚植發展優勢,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推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實現新跨越。

  把農民增收作為“三農”工作和扶貧開發的重中之重,貴州探索出一條突出特色、集聚集約、綠色生態、增效增收的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路子,努力讓農業強起來、農民富起來、農村美起來。

鳳崗茶海之心景區

圖為鳳崗茶海之心景區(圖片來源於網路)

  山地在過去是制約貴州農業發展的因素,如今正成為農業發展的最大特色。

  以生態文明理念探索發展方向

  走進鳳岡縣永安鎮田壩村,一片片茶園星羅棋佈于松林之間,林中有茶、茶中有樹、林茶相間的美景迎面撲來。

  田壩村茶園面積已達4萬餘畝,森林覆蓋率達85%以上,每人平均收入達萬元以上,山地農業正成為百姓致富經。

  這是貴州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堅持以生態文明理念引領山地農業發展的生動實踐。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説的貴州,山地在過去是制約農業發展的環境因素,而如今正成為農業發展的最大特色。

  “對貴州來説,最大的國土資源就是山地,農業的希望在山,新常態下貴州發展現代山地農業的後發優勢在逐漸顯現。”貴州省農業委員會副書記、副主任楊興友説。

  楊興友表示,貴州擁有好山、好水、好空氣、好土壤的有機組合,是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産品的天然理想場所,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已成為全省上下的共識。

  近年來,貴州依託生態文明和美麗鄉村建設,立足山地的立體氣候優勢、特色優勢産業,集聚要素資源,促進農業轉型升級。2015年底,貴州省委、省政府出臺《關於加快推進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的意見》,強調重點在“現代山地特色高效”上做足文章。

  廣泛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生産資料和科學管理方法,圍繞農業重點産業,全面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轉化應用能力和服務推廣能力,在“現代”上下功夫。

  立足貴州山區土地、氣候和生態優勢,開發山地資源,念好山字經,種出搖錢樹,真正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在“山地”上下功夫。

  秉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有我新”的發展理念,做強主導産業,做優特色産業,在“特色”上下功夫。

  堅持以畝産論英雄,努力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土地産出率、勞動生産率,努力提升産品品質價值,在“高效”上下功夫。

  按照“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目標,貴州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農業增加值、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近年來均位居全國前列。

  全省確定的生態畜牧、茶葉、蔬菜、精品水果、馬鈴薯、中藥材、核桃、油茶、特色食糧和特色漁業等特色優勢産業迅速發展壯大,一些産業逐步在全國佔據了一定優勢地位。

  茶葉、辣椒、火龍果、刺梨、薏仁種植面積居於全國第一位,馬鈴薯、中藥材居第三位,藍莓種植居第四位,大鯢存池量居第四位。

  培育打造了湄潭茶葉、威寧馬鈴薯、遵義辣椒、施秉太子參、赫章核桃、玉屏油茶、羅甸火龍果、水城和修文獼猴桃、晴隆肉羊等專業縣、主産縣。

  截至2015年底,全省已累計認定無公害産地2567個。其中,種植業産地1854個,畜牧業産地611個,漁業産地49個,累計通過無公害農産品認證産品1867個。

  以示範園區建設構築發展平臺

  在畢節市七星關區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一片片綠油油的蔬菜瓜果散發出的陣陣菜瓜香,令人陶醉。

  作為貴州省重點打造的100個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區之一,七星關區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集科研、休閒、觀光、旅遊、特色種養為一體,現已建成28萬平方米的連動大棚。

  “我們充分運用先進的大棚栽培和管理技術,使用智慧補光燈、溫室設施等先進設備,達到蔬菜生長的各項技術條件。”園區經理王守文説,每年可生産優質綠色蔬菜2000余萬公斤,實現利潤2800萬元以上。

  貴州以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為依託,走高産、優質、高效的農業發展道路,在促進農業産業結構調整、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就近就業、建設美麗鄉村等方面都有積極的示範帶動作用。

  2013年,貴州全面啟動農業園區建設,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把農業園區建設作為“5個100工程”重大決策部署,作為引領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著力打造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産品大省。

  “農業園區在農業結構調整、接二連三、産業互動融合發展、要素資源集聚提升以及農民就業增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已成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中主平臺、主載體、主戰場。”貴州省副省長劉遠坤説。

  在貴陽市開陽縣十里畫廊農旅一體(扶貧)示範園區裏,有機富硒米整齊擺放在産品陳列室裏,園區總經理曹飛介紹,到十里畫廊遊玩的客人欣賞田園風光之餘,還可以把綠色安全的農産品買回家。

  “把農業和園區、旅遊結合在一起,無論對企業還是農戶,一舉多得。”曹飛介紹,公司目前準備在園區修建度假中心,真正把一二三産業有機連接起來。

  園區建設中,貴州大力實施增量提質工程,著力抓好招商引資、招才引智,促進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資源向園區集聚,園區建設已取得較快發展。

  目前,農業示範園區已從2013年的113個發展到2015年底的326個,實現了優勢特色産業和縣域全覆蓋。

  以網際網路技術拓寬農業市場

  打開電腦網頁,用滑鼠輕輕一點,只需在網際網路上下單,就可便捷購買到貴州的各種土特産。

  立足於日漸形成的大數據資源優勢,貴州牢牢抓住“網際網路+三農”的時代機遇,堅持把農村電商作為深入推進大扶貧、大數據兩大戰略行動的有效載體,促進電子商務與山地農業深入融合發展,助力特色農産品走出大山。

  在黔南州長順縣廣順鎮石板村,村民陳光秀正在果園裏給樹苗施有機肥。而就在此時,20多公里外的縣城,長順縣農村工作局農業産業化辦公室主任班澤雲正輕點滑鼠,通過電子螢幕監控著全縣農業種植情況。

  “2012年縣裏投資400多萬建起了農産品品質安全支撐服務體系,不僅通過攝像頭可以實時監控農産品生産現場,而且還可以通過手機掃描産品的二維碼得知産品詳情。”班澤雲説。

  貴州堅持“産出來”和“管出來”兩手抓、兩手硬,通過抓好農業標準化創建、強化農産品品質監管、推進農産品品種、品質、品牌建設,全面提升農産品品質安全水準,提升農産品核心競爭力。

  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讓貴州生産出一流農産品。然而過去由於農産品加工生産、市場銷售、品牌運作等方面相對落後,農産品與市場連接差,優質農産品“難賣”、“賤賣”現象大有存在。

  近年來,貴州著力構建“大數據+山地農業+旅遊業”融合發展的公共雲服務系統,在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完善流通體系、加大宣傳推介、發展電子商務、實施品牌提升戰略等方面有了新突破。

  今年初,貴州印發了《貴州省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全省要共打造50個以上省級電子商務示範縣,各縣分別建成1個縣級電子商務綜合服務中心,建成1000個以上鄉鎮電子商務服務站,建成1萬個以上村級電子商務服務點,培育農村電子商務主體,並引導大學生村官、返鄉青年、大學畢業生、農村能人帶動農村居民運用電子商務創業就業。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推廣應用,快速便捷的購買渠道,為貴州農産品走出山門插上了翅膀。如今,全國的消費者只需在“特色中國貴州館”下單,就可以便捷購買農業園區生産的茶葉、中藥材、辣椒等優質農産品。

  思路一變天地寬。山還是那座山,但認識變了,山不再是一種束縛和羈絆,而是一種資源和優勢。從發展滯後到後發趕超,貴州正用無畏的勇氣和創新的智慧,繪就一幅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的美麗畫卷。

[責任編輯:黃露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