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人民日報談取消公交車“敬老卡”改革:兩全其美

2016年07月15日 15:20:59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公共福利不應只是追求形式上的優惠,更重要的是社會效果上的滿意。要贏得更多社會成員支援,公共福利分配就要照顧到不同個體間的差異化需求,賦予其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從而在市場“無形之手”的指揮下,實現社會整體資源配置最優化

  6月底,上海市宣佈取消可以免費乘坐公交車的“敬老卡”,代之以按不同年齡等級發放的老年綜合津貼。這一看似削減社會福利的做法,卻受到各方讚許:一方面,因為政策改變了部分老年人“不坐就沒補貼”“沒事兒也去坐坐”的心理,使公交車和地鐵上的老年乘客明顯減少,部分線路甚至陡降八成以上,增加了公交舒適度,提高了普通出行者的滿意度;另一方面,老年人直接獲得了現金形式補貼,能夠把錢用在刀刃上,更好地支配自己應得的公共福利,也對這項改革十分滿意。

  一項社會改革,不但讓老人這樣的“既得利益者”滿意,還贏得了“非既得利益者”的支援,上海的做法之所以取得了兩全其美的效果,歸根結底是照顧到了不同個體間的差異化需求,賦予其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從而在市場“無形之手”的指揮下,實現社會整體資源配置最優化。

  從經濟學角度看,理性經濟人能夠做出對自身效用最大化的選擇,當每個社會成員能夠按照自己的實際需求做出經濟決策時,就能夠最大限度實現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取消“敬老卡”改發貨幣補貼後,老人們不必為了享受福利而去乘車,減少了不必要的出行,把寶貴的公共資源讓給真正需要的人群,從而實現了社會整體福利最大化。

  事實上,不只是公共交通領域,由於制度性選擇困難,公共福利浪費現象還在不少領域存在著:因為執行基本一致的低收費標準,大量患者不分輕重緩急都往大醫院跑,普通感冒都非要去三級以上醫院不可,甚至造成“全國人民上協和”的局面,基層診所和私立醫院則出現了“吃不飽”現象;因為公立學校、幼兒園佔有較多公共經費,並擁有代發國家對困難學生補貼資金等資格,大批家長徹夜排隊為孩子報名上學,眾多民辦學校、幼兒園卻乏人問津;因為獲得了土地、稅收等方面優惠,經濟適用房、公租房價格低廉,卻因為地理位置、配套設施等原因,無法滿足每一個居住者的現實需求,又因為政策上禁止出租、轉租保障房,一些人不得不閒置已有房屋,再到單位、學校附近購買租住商品房……

  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共福利分配要做到讓更多群眾更滿意,就必須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同時,給予社會成員更多的選擇權。比如,在醫療領域,應考慮把部分公立醫院的經費,以醫療補助形式分配給需要的患者,並適當拉開各級各類醫院間醫療服務價格差距,讓患者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醫院,實現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在教育領域,可嘗試把公立學校的部分教育經費,以教育補貼的形式分配給每個適齡兒童,讓大家在公辦與民辦之間自主選擇,以緩解公立學校緊張的狀態,調動社會資本參與教育的積極性;在住房領域,應更多以貨幣分配取代實物分配,讓住房者根據家庭教育、工作等方面實際需求,自由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居住條件,也有助於房地産去庫存的推進。

  當然,社會領域的改革千頭萬緒、紛繁複雜,每一項改革也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實際情況,不一定都要取消實物福利、改發貨幣補貼,而應該因地制宜,並通過系列配套政策兼顧更多成員利益。作為政策補充,上海在取消“敬老卡”的同時,又聯合保險公司推出了“保險交通卡”,出行較多的老年人依然可以通過購買該産品享受到一定的免費公交服務,進一步照顧到了不同人群的現實需求,這一做法值得借鑒。

  此外,相比于免費的實物分配方式,貨幣分配更易受到物價水準變化的影響,社會管理部門需要密切跟蹤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社會成員的實際福利水準,動態調整福利補貼標準,讓每一個成員更好地分享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

[責任編輯:韓靜]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