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代表委員“點讚”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實踐

2016年03月09日 14:30:34  來源:新華社
字號:    

  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代表委員“點讚”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實踐

  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 春華秋實,三年有成。

  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中國外交積極進取,開拓前行,開創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境界。

  3月8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舉行外長會,成為世界了解中國外交走向的窗口。中國外交的一系列新思路新理念新舉措,成為兩會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新時期外交工作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備受稱讚。

  創新理念,引領中國走近世界舞臺中心

  三年多來,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加強頂層設計,不斷豐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從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到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從親誠惠容、真實親誠和正確義利觀,到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不斷完善。

  從大國到周邊,從發展中國家到多邊舞臺……三年多來,習近平主席出訪20次,行程相當於環繞地球飛行10圈,在國內同100多位外國元首、政府首腦會談會見,著力打造合作共贏的全球夥伴關係網路。

  “三年多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主動作為,積極進取,全方位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為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更加穩定有利的外部環境。”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賈慶國説,習近平總書記的外交理念和主張內容深邃,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元素”,如親誠惠容、命運共同體、正確義利觀等,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精髓。

  作為一名常年往返于中英之間的醫務工作者,全國政協委員王執禮對習近平主席去年10月對英國進行的國事訪問印象深刻。“目睹英國皇室對習主席訪問的高規格禮遇,作為一名中國人,我非常驕傲。”他説,英方的熱情態度,也反映出其對中國互利共贏外交理念、國家綜合實力、領導人個人魅力的認同和尊重。

  再過不到半年時間,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將在杭州舉行。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市市長張鴻銘説,杭州正在為峰會舉行積極準備,“山清水秀、天朗氣清是杭州要為峰會呈現的背景色”。

  賈慶國表示,中國不僅是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者,也是全球經濟治理的參與者、國際經濟秩序的建設者,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主辦G20杭州峰會中國會進一步提高在國際經濟金融治理體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從2014年主辦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到今年9月主辦G20峰會,是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體現。在更為廣闊的領域,中國倡導創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成為歐洲復興開發銀行股東,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積極參與氣候變化等全球和地區熱點問題的解決,更是彰顯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力量與擔當。

  謀求共贏,推動中國世界共用發展機遇

  2013年秋,習近平西赴哈薩克、南下印度尼西亞,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兩年多來,這一倡議也給國內眾多省份和企業帶來機遇。

  作為古絲綢之路起點的陜西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內陸省份,如今已成為對外開放的前沿。省會西安去年一年就開通了9條國際航線,今年計劃再開通9條國際航線。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在內陸方向,公司已在塔吉克建立了金礦開採企業,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印度尼西亞合作建設的工業園也已經開工。”全國人大代表、陜西有色金屬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黃曉平説。

  中國倡議,世界機遇。秉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這一合作共贏的理念得到沿線各國積極響應。當前,已有7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表達了合作意願,30多個國家同中方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近20個國家同中方開展了機制化産能合作,一大批重點項目已在各國落地生根。

  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李稻葵説,“一帶一路”戰略是中國互利共贏理念的深刻體現,凸顯了中國同地區國家共同發展的真誠願望。通過推進國際産能、人文、互聯互通合作,“一帶一路”正帶動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更為全面的開放格局,為沿線各國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一帶一路”將中國夢和沿線各國的美好夢想相互連接,將亞太、歐洲、非洲多個經濟圈連在一起,為沿線區域經濟一體化擘畫宏偉藍圖,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有力抓手。

  “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要場合強調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而中國秉持的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思想,正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的重要基礎。”曾在外交、文化領域長期工作的全國政協委員蔡武説,這些理念是中國人民順應世界大勢作出的歷史選擇,正贏得世界人民越來越多的理解和認同,得到廣泛而積極的回應。

  回應期待,打造中國企業公民在海外的堅強後盾

  “要切實維護我國海外利益,不斷提高保障能力和水準,加強保護力度。”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11月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同樣提出要“加快海外利益保護能力建設”。

  國力在增強,國際影響力在提升,中國的海外利益也不斷向外延伸。現在已有3萬家中國企業遍佈世界各地,數百萬中國人工作生活在全球各個角落。去年,中國的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達到1180億美元,中國海外資産的積累已達數萬億美元,中國內地公民出境增長近10%,突破1.2億人次。

  當前,全球給予持普通護照的中國公民免簽和落地簽的國家和地區達到54個,僅去年一年中國就同18個國家達成了便利人員往來的安排。這對“想去看看”的中國人而言的確是實實在在的實惠。

  “‘走出去’企業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主力軍,其背後是為企業保駕護航的祖國。”全國人大代表、中工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羅艷説。

  三年多來,從局勢動蕩的利比亞、埃及、中非,到發生自然災害的日本、尼泊爾,“中國腳步”走到哪,“中國保護”就竭力跟到哪。

  “外交與國家的實力密切相關,中國現在是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科技國防等實力大大提高,具備條件來推行強大、務實、體現民族尊嚴的對外交往方式。”王執禮説。

  “世界各地的華人華僑真誠希望中國發展得更好、變得更強大,希望中國與世界有更多良性互動,希望在全球範圍內擁有更大舞臺,發揮更積極作用。”全國政協委員胡正躍説。

  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與日俱增,如同磁鐵一般吸引著海外學子。全國人大代表、歐美同學會副會長鄧中翰對此深有體會:“我身邊很多在國外學習、工作的科技精英,被祖國的發展所吸引,紛紛回國鑽研科技、創新創業、為國效力,把科技的硬實力帶回國。”

  “相信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進一步提高,會有更多人才回國發展。”鄧中翰説。(執筆:李忠發、劉華,參與:熊爭艷、郝亞琳、侯麗軍、王卓倫、趙曉輝、高敬、許祖華、商意盈)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