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外交部否認將派官員赴日就釣魚島問題進行協商

2012年09月22日 08:37 來源:人民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2012年9月21日,外交部發言人洪磊主持例行記者會。

  問:近日,中國反日遊行中出現破壞行為,也出現對日實施經濟制裁的聲音,日本、歐洲和美國國會都出現對此表示憂慮的聲音,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答:當前中日關係的嚴峻局面完全是日方宣佈“購買”釣魚島所導致,責任完全在日方。中日經貿關係顯然已經受到此次日本非法“購島”的影響,這是我們不願看到的。我們要求日方正視現實,正視中方的嚴正立場,停止一切損害中國領土主權的行動,消除惡劣影響,回到談判解決釣魚島爭議的軌道上來。

  問:在釣魚島問題上,日本政府認為不存在主權問題。中方是否認為日方立場是解決釣魚島問題的障礙?

  答: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國對此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日方否認釣魚島的主權爭議,這完全是自欺欺人。

  中國對釣魚島的主權有史為憑、有法為據。中國人最早發現、命名和利用釣魚島,中國早在明朝已將釣魚島納入中國海防管轄範圍。日本在1895年甲午戰爭結束後竊取了釣魚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根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國收回日本侵佔的臺灣等領土,這其中包括釣魚島。1971年美日之間私相授受,將所謂的釣魚島管轄權交給日本,中方對此表示堅決反對,不予承認。日方所謂“釣魚島不存在主權爭議”的説法完全是罔顧史實和法理,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和1982年中日友好條約談判過程中,兩國老一輩領導人著眼大局,就“釣魚島問題放一放,留待以後解決”達成重要諒解和共識。中日關係正常化的大門由此開啟,中日關係才有了40年的巨大發展,東亞地區才有了40年的穩定與安寧。如果日本當局對兩國當年的共識矢口否認,那麼釣魚島局勢還如何能保持穩定?中日關係將朝何處發展?

  我們敦促日方儘快回到中日雙方的有關諒解和共識上來,採取切實行動,消除有關錯誤行動導致的惡劣影響,回到對話談判解決釣魚島爭議的軌道上來。

  問:第一,如果中日就釣魚島問題談判,中方將設置什麼前提條件?第二,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週年,相關慶祝活動是否會照常舉行?

  答:關於第一個問題,中方一直主張通過對話談判解決釣魚島有關爭議。我們希望日方正視現實,停止損害中國領土主權的行動,消除惡劣影響,回到中日雙方已有的共識和諒解上來,回到對話談判解決有關爭議的軌道上來。

  關於第二個問題,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週年,中日兩國各界原本期待以此為契機推動兩國各領域合作邁上新的水準,但很多設想都被日方的錯誤行徑破壞了。據我了解,雙方此前籌劃的紀念活動有不少因此受到影響。這是我們不願看到的,責任完全在日方。

  問:有報道稱,東北亞地區合作對話會將於下周在大連舉行,請證實。中方將派哪些官員與會?

  答:據了解,第23次東北亞合作對話會將由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和美國衝突與合作研究所共同舉辦,有關各方的官員和學者將以個人身份出席。中國外交部朝鮮半島事務副代表徐步將應邀率團與會。我們希望與會者能在此次會議上就東北亞合作相關問題進行有益的探討,共同為維護東北亞地區和平穩定發揮積極和建設性作用。

  問:據報道,野田佳彥蟬聯民主黨黨首,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答:這是日本的內部事務,我不做評論。

  問:溫家寶總理日前在訪問比利時期間就釣魚島問題再次表態,請問具體內容是什麼?

  答:日本宣佈“購買”釣魚島後,中國政府和人民表達了反對日方侵犯中國領土主權、維護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意志和決心。中國媒體已對溫總理的相關講話進行了充分報道,請查閱。

  問:加拿大Nexen公司昨日同意中海油以約15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該公司。中方是否擔心加方不批准該協議,雙方是否就此保持溝通?

  答:你提到的具體情況請向有關部門了解。

  我想指出,中加經貿合作是互利共贏的合作。雙方可以發揮各自優勢,通過優勢互補積極推進兩國經貿合作,推動兩國經濟社會發展,造福兩國人民。中國政府將繼續積極推動兩國經貿、能源資源領域的互利合作。

  問:中方是否將派官員赴日就釣魚島問題進行協商?

  答:我沒有聽説有關安排。

  中方一直主張通過對話談判解決釣魚島爭議。日方要正視現實,儘快回到中日雙方業已達成的共識和諒解上來,回到對話談判解決爭議的軌道上來。日方要停止一切損害中國領土主權的行動,以實際行動消除非法購買釣魚島産生的惡劣影響。

  問:中方是否延遲了日本貨物的通關時間?

  答:我不了解有關情況,請向主管部門詢問。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