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空巢老人”身心俱傷:中國式養老如何求解?

時間:2012-05-14 08:20  來源:中新網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古人表達喪親之痛的“風樹之悲”,在今時的中國,又註定成為諸多異鄉遊子最終不得不面對的無奈。西方“母親節”如今在中國也頗受重視。而在所謂“節日”喧囂的背後,更引人思索的是“空巢老人”面對的中國式養老困局。

  最不能等便是親情

  隨著中國社會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和人口流動性的加速,以及生活習俗的改變,中國幾千年延續下來的幾代同堂的傳統家庭模式已經一去不返。原來的“四世同堂”、“子孫繞膝”的傳統家庭生活模式正在消失,“空巢老人”數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

  “我們一生中還能見到父母多少次?”一道看似平凡無奇的親情計算題曾在網上引發極大的共鳴。很多飄在異鄉的網友直言被“看哭”。

  “最不能等的是親情。”這是很多人的共識,而在現實中,卻總難免受到各種羈絆。與“前途”、“追求”、“發展空間”、“工作壓力”相比,“盡孝”被一拖再拖。

  而在親情的另一端,父母卻只得獨守“空巢”,滿懷“子女承歡膝下,共敘天倫”的期待,面臨著無人照料、情感難寄、生活孤獨的困境,逐漸老去。

  最好的母親節禮物

  “感恩母親節,享受幸福”、“親情不打折”……母親節前夕,大量類似內容的廣告開始充斥著各大商場超市中和網路電商的顯著版面。“親情攻勢”已經成為商家行之有效的促銷手段。

  母親節給母親送禮物,已經成為很多人表達心意的主要途徑。特別是飄在他鄉,長年不得團聚的年輕人,更是希望通過禮物,略盡孝心。

  這一親情舉動本為人之常情,並無不妥。但也有人擔心,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母親節購物的火爆,會不會也表明很多人被形式所綁架,送禮變成了一種“例行公事”?

  有媒體據此評論指出,在母親節這個特殊日子裏,情感表達和孝心傳遞,應當只是強化而非一勞永逸,其只能起錦上添花的作用,功夫還在日常,體現在細微之處。

  當前,中國社會老齡化趨勢加劇,空巢老人現象日益突出,那些獨居一室的老人們,對子女的想念旁人很難理解。

  因此,評論認為,在這個物質越來越豐富的時代,母親缺的不是物質的禮品,而是情感的禮物——她們不需要用禮物來表達虛假的煸情,更需要“常回家看看”的行動,聽聽她們説“廢話”才是最好的節日禮物。

  “空巢”老人的困境

  “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這是時下許許多多“空巢老人”晚年生活的真實寫照。每每逢年過節,一家短暫團聚之後,“兒女一走,心就空了”便成為這些老人最真實的心聲。

  據民政部統計,中國目前1.69億60歲以上老年人中,40%過著子女不在身邊或沒有子女的“空巢”生活。預計到2030年,老齡人口將近3億,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將達到90%,這意味著屆時將有超過兩億的空巢老人。

  據介紹,缺少精神慰藉將成為困擾中國空巢老人的主要問題之一,這其中既有想念子女的孤獨感,也有精神生活得不到滿足的空虛感。與此同時,近年來,空巢老人受到電信詐騙、非法集資、保健品銷售欺詐等案件侵害的比例明顯上升。

  而在農村地區、特別是在經濟欠發達的農村地區,空巢老人的生存現狀堪憂。他們通常居住房屋透風漏雨,院落破敗不堪,院門房門形同虛設。加之年老體衰,在遇到不法侵害時,缺少應有的防禦能力和抵抗能力。故而成為有些不法之徒首選的侵害目標。

  中國式養老如何求解?

  中國老齡化的特點是未富先老。由於社會化養老機制尚不完善,對失能老人而言,缺乏必要照顧的情況更為突出。“獨居老人病死無人發現”的新聞屢屢見諸報端。

  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進入老年,家庭結構小型化、空巢老人養老難日益顯現,人們對養老機構的需求在增大。“住不上”和“住不起”的現狀並存。

  而傳統的家庭養老面臨社會現實的挑戰。三十多歲、四十歲剛出頭的“70後”,已經漸漸成為社會各行業的中堅力量。工作壓力大、日常應酬多,是這一群體的真實寫照。對他們來説,照顧老人變成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

  對於剛剛步入社會開始打拼的“80後”,面對高高在上的房價和競爭激烈的工作,他們中的大多數要不淪為“房奴”,要不只能“啃老”。對於並不遙遠的父母養老問題,“囊中羞澀”的他們感到十分困惑,甚至有人發出了“十年後,我的父母誰來養”的感慨。

  對於正在變老的父母,“80後”已經開始感受到養老的壓力,但辦法卻不多。社會化養老機制的建立和完善,是這一群體的現實期盼。

  國務院在《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指出,中國的老齡化進程與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隨,與經濟社會轉型期的矛盾相交織,社會養老保障和養老服務的需求急劇增加。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要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積極發展老齡事業。

  解決養老機構“住不上”的問題,先得補足數字缺口。有專家據此建議,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發民間力量參與養老行業。要解決“住不起”的問題,還需引導民辦養老院降低過高的價格門檻。

  除此之外,亦有專家直言,要消除“空巢老人”的心病,關鍵還在子女。因此應將“孝”納入公民教育之中,這是應對空巢老人養老難題的長遠之計。 (鄧永勝)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分享到:
編輯:芮益芳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