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年終觀察:新醫改三年走了多遠?

2017年01月13日 10:35:29  來源:新華網
字號:    

  2011年,是《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的“收官”之年。新一輪醫改近三年究竟走了多遠?一路走來又有哪些問題?進入“深水區”的醫改如何繼續前行?臨近年關,“新華視點”就此記者採訪了有關業內人士以及患者。

  基本醫保:實現全民覆蓋 “擴大範圍”應轉向“提升品質”

  【方案目標】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要覆蓋全民,參保率提高到90%以上,最高支付限額分別提高到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的6倍。

  【權威數字】2011年全國城鄉參保人數12.95億,人口覆蓋率95%,基本實現全民醫保;三項醫保最高支付限額均達相應人群年均收入的6倍以上且不低於5萬元。醫保全覆蓋帶動診療人數連續兩年遞增數億人次,2011年應住院而未住院的病人比2008年下降2個百分點,因經濟原因而出院的下降近6個百分點。

  【百姓心聲】“新農合真的幫助很大,少花錢治大病。”江蘇省射陽縣四明鎮劉德利的兒子做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共花費2.7萬元,新農合和農村醫療救助補償2萬多元。他希望“國家能再提高報銷比例,並在全省甚至全國實現聯網報銷。”

  【專家點評】上海市衛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胡善聯:近三年我國城鄉基本醫保制度建設成就可打95分。但要看到三种醫保之間保障水準還有近十倍的差異,資金籌集總量偏低,抗風險能力還比較弱,個人的平均醫療負擔仍在30%以上,而且近年住院與門診費用仍在增長,影響患者的受益程度。“十二五”期間,基本醫保應由“擴大範圍”轉向“提升品質”,提高補償水準,通過不斷提高參保率和政府補助標準,探索建立重大疾病保障機制。

  基本藥物:基層醫療機構結束“以藥補醫” 制度“短腿”須彌補

  【方案目標】公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配備和使用基本藥物,並按購進價格實行零差率銷售。

  【權威數字】我國已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2011年,政府辦的5萬多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配備使用基本藥物且實行零差率銷售,結束“以藥補醫”歷史,藥品價格平均下降30%左右。

  【百姓心聲】自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後,江西南昌市灣裏區梅嶺鎮居民李水金每月的高血壓藥費由100多元降到60元。“但是衛生院賣1.65元的丹參片經常缺貨,我不得不到藥店買3.5元一瓶的。”

  建立基本藥物制度,旨在保障群眾“用得起藥”且“用得上藥”。然而,除基本藥物斷貨外,今年的2000%利潤率“畸價藥”事件以及心臟手術必須藥魚精蛋白、乙型血友病“救命藥”“九因子”缺貨現象,都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基本藥物在目錄設置、招標採購等方面的“短腿”。梅嶺鎮中心衛生院院長王輝説:“如果藥企因無利可圖而停産,最終群眾也得不到實惠。”

  【專家點評】胡善聯:基本藥物制度改革一個突出問題是2009年制定的基本藥物目錄不能滿足各地用藥需求,需要進行動態調整;還要建立合理科學的定價機制,保證基本藥物的品質和供應等。

  江蘇省射陽縣衛生局局長徐勇:要確保補償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運作經費足額到位,否則基本藥物制度將難以為繼甚至前功盡棄。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