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逾八成黨政幹部自認“草根” 成功重在善抓機遇

2011年06月03日 22:04:27  來源:人民網
字號:    

  ★89.6% 的受調查者認為自己是平民“草根”出身

  ★近七成受調查者認為全社會草根成功人士比例不足5%

  ★草根成功首要必備條件是“善抓機遇,不怕冒險,敢於豁出去”

  ★“起步資金缺乏、無人相助”是草根成功最大困擾

  調查時間:4月22起至4月28日,共7天

  調查人數:11456人(包括典型群體隨機調查與網路調查)

  樣本構成:黨政幹部502人(中央機關單位130人,地方黨政部門372人)

  專家學者200人

  白領職員 234人(管理者58人,一般職員176人)

  大學生896人(北京大學100人,清華大學189人,中國人民大學220人,中央民族大學187人,

  中國傳媒大學200人)

  網友8324人(人民網、騰訊網、新浪網、人民論壇網)

  數據加權:網友調查佔權重60%,典型群體隨機調查佔權重40%

  89.6%的受調查者自認為“草根”;黨政幹部、專家學者、白領職員等精英群體自認“草根”的比例均超過八成

  “草根”是一個形象的比喻,在此指普通平民百姓,他們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範圍包括工人、農民等一般城鄉居民。您認為自己是“草根”出身嗎?有89.6% 的受調查者認為自己是“草根”出身,選擇“不好説”的為5.6%,選擇“不是”的僅為4.8%。

  調查結果表明當前中國社會出身的公平性,大眾幾乎都是處在同一起跑線上。這一現象的産生有其歷史的原因,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通過不斷地社會主義改造,“貴族”、“富翁”在階級上被消滅。因此,上溯個人背景,社會公眾大都來自一般家庭,父母無外乎農民、工薪階層或藍領一族。這就為草根成功與個體成長創造了相對公平的社會條件。

  而在典型群體的隨機調查當中,83.4%的黨政幹部、84.1%的專家學者、85.3%的公司白領、80.3%的北大、清華等知名學府的大學生自認出身草根。在普通人眼中,這些作為成功人士及成功人士“後備軍”的典型群體,自認草根的平均比例都超過八成,充分説明當前草根成功的機遇普遍存在。

  專家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從當年的物質匱乏、人民普遍貧窮的狀態,轉換為社會物質豐富、人民逐漸富裕的良性狀態也只有30多年,大家的起跑線都差不多,“富二代”、“官二代”也是近幾年才興起的熱門詞彙。

  67.6%的受調查者認為“草根”成功的比例不足5%

  全社會草根成功人士比例有多高?針對這個問題,67.6%的受調查者選擇了“不足5%”(其他選項分別為:17.9%的選擇“10%”,9.1%的選擇“15%”,5.4%的選擇“20%以上”),可見,大多數人認為成功草根的比例微乎其微。

  一項針對胡潤富豪榜所公佈富豪身份的調查結果顯示,從1999年-2009年,每年前50名(去掉重復上榜者),共計205名富翁中有100名富翁(家族、兄弟和夫妻都只算的一人),其家庭出身一貧如洗,“草根”富翁的比例接近50%。

  這兩組數據的對比,至少從兩個方面反映了當前社會財富的現狀:第一,胡潤富豪榜上草根富豪比例較高,説明改革開放以來,草根通過不懈努力有很大的成功幾率,但是由於草根公眾的基數很大,能夠登上金字塔頂端的畢竟都是少數的“幸運兒”,因此在公眾印象中草根人士的總體比例不高;第二,這也從一個方面反映了當前社會財富分配上的不平衡,極少數人獲得了大量財富,而大量草根卻缺乏財富積聚,難以成功。

  專家指出,當前不少利益集團已經形成,佔據了有利地位,將使草根階層傳統的成功之路更為艱難。比如,一個“富二代”可以比較輕鬆地在先輩財富的基礎上再創造1億元財富,而一個白手起家的草根要創造一百萬元財富都十分艱難。同時,由於對成功定義理解的不同,到底什麼是成功?成功的標準是什麼?在多元化語境的今天,不同人可以給出不同的答案,有著不同的參照標準。在弱勢心態蔓延的社會,即使是別人眼中的成功者,估計也很難有勇氣大喊自己是“成功”的。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