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人口普查是否真實準確完整?
11月26日零時起,根據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的統一部署,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事後品質抽查工作全面展開。這次人口普查動用600多萬名普查員、全國各級財政投入或將達80億元。龐大的流動人口、複雜的“人戶分離”,以及一些擔心隱私被窺探拒絕普查的“難進戶”,讓人們對鉅額投入能否摸清家底捏著一把汗。此次人口普查的登記品質怎樣?能否提供一個“真實、準確、完整”的數據?這次品質抽查將為我們揭開答案。
抽查以形成漏報率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凈誤差率為千分之零點一五,1990年“四普”凈誤差率為千分之零點六。通過“事後品質抽查”推算,2000年“五普”的漏報率達到了1.81%,比“四普”漏報率擴大了30倍。“六普”的漏報率將達到多少?
據悉,這次抽查的目的,是評價全國人口普查登記的品質,抽查數據不作為評價地方登記品質的依據。據了解,全國共抽查402個普查小區,約4萬戶、12萬人,抽查工作將於本月底結束。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學系主任段成榮是國務院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顧問諮詢組的九位專家學者之一。他告訴記者,事後品質抽查是所有大型調查包括人口普查的重要環節,以反映調查的準確程度,比如是否存在漏報、重報,填報資訊是否準確等等。通過品質抽查,推算本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漏報率和重登率。
北京市有20個普查小區承擔“品質抽查”的重任,河北省有15個普查小區被抽中,各省區市至少有一個普查小區參與抽查。為確保核查的真實可靠,全國31個省區市進行交叉式檢查,國家統計局工作人員全程督導。“入戶當天早上打開信封,才能知道20個普查小區分佈在什麼地方。” 北京市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顧兗州介紹説,待確定核查小區後立刻封存所有登記表,由核查人員重新入戶,用四天時間逐戶比對。
客觀看待統計誤差
“誤差是必然存在的,在看待普查數據準確性時,需要更加客觀的態度。”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辦公室主任盧春恒説,國際上人口普查的誤差範圍在2%至3%,只要不超過5%都是可以接受的。
經過前期的入戶摸底、11月1日至10日正式入戶登記和隨後的復查補漏、品質抽查,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登記工作已近尾聲。12月開始進入數據匯總和資料開發利用階段,普查數據將逐級匯總,計劃明年4月公佈主要數據,同時對所有數據進行深度加工利用。
顧兗州介紹,北京市的860多萬張表格將進行手工快速匯總和機器完整匯總兩類匯總。各級普查員對普查表審核確認後,進行編碼錄入電腦,完成《快速匯總過錄表》,得到全市各區縣街鄉的基本數據。同時,從12月起至明年3月15日,對長表、短表全部掃描,進行個人所填表格全部列項的內容匯總。掃描結束後,10%的長表將送入檔案館永久保存;短表保存原始影像圖做數據庫,紙質資料將統一監督銷毀。
和前幾次普查相比,“六普”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最大的挑戰來自日益龐大的流動人口。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的流動人口只有幾百萬人,1982年普查才200多萬人,2000年普查一下躥到了1.77億。十年間,流動人口規模繼續增長,預計2010年已達兩億人左右。
以往普查主要立足流動人口“流入地”清點人數,很容易出現漏登。國家統計局人口司副司長趙雲城介紹,此次普查要求普查員遇人先不判斷,見人就登,見戶籍就登,不光在流入地登記,在戶籍地也登記一些基本資訊。“兩頭堵”,保證流動人口漏不掉。兩邊登記完之後,由電腦匯總軟體判斷,不會造成重報。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