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中央屢出重拳調控樓市,但房價依然“堅挺”,社會各界頻頻將矛頭指向地方政府不忍放手的“土地財政”。近日,在中國500強大會記者團見面會現場,面對合肥市是否像有些地方政府,對土地收入的依賴很嚴重的提問,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孫金龍語出驚人,“合肥發展絕不依靠土地”。
《法制日報》記者了解到,地方領導敢於直言發展經濟不依靠“土地財政”,實屬少見。孫金龍此語底氣何在?《法制日報》記者進行了深入了解。
孫金龍在見面會現場曬出合肥市的“土地賬”:2009年,合肥市的土地出讓金是180.9億元,其中留在市本級的大約是40至50億元。而合肥市去年的固定資産投資有2468.42億元。
“土地出讓金180多億元,再扣除公共成本,加上為基礎設施完善而做的事,這些都是投進去的成本。你可以算一算,這在去年2000多億元的固定資産投資中,才佔多大比例?”孫金龍説。
據了解,合肥市今年上半年固定資産投資1646.95億元,主要用於城市基礎建設,如修建、擴寬道路;另外,合肥市針對水多的特點,將一部分固定資産用於修橋;同時,固定資産投資還用於污水管網建設,合肥市近幾年鋪設的管網相當於以前16年的總和。還有醫院、學校等民生工程。“政府的投資大概有100多個億,佔固定資産投資的比例還不到10%,所以,合肥的發展,並不依靠出賣土地。”孫金龍説,“其實我們都知道,真正的發展還是得靠市場。合肥的發展主要還得靠市場化、社會化推動,靠大企業拉動。德國大陸輪胎項目預計將於明年一季度投産,熔安動力一期20億元投資已經全部到位,高新區新落戶的賽維太陽能電池項目將帶來數千就業崗位,格力生産基地未來也將有上萬人就業規模……”
“在用地時,合肥市總顯得很‘摳門’,珍惜每寸地,不主張建‘花園工廠’。”孫金龍説,近幾年來,合肥市大拆違建加上正常的建設拆遷,總共拆掉了2000萬平方米的房子。經過拆遷釋放出來的土地,是推進城市發展的重要資源,這些土地資源來之不易,必須節約、集約利用。2006年至2009年,合肥市固定資産投資年均增長40%以上,而用地指標年均減少近10%。“過去我們曾有一個説法,叫建設花園式工廠,圈一大塊地,搞草坪、種花。去發達國家看看,哪有這麼浪費土地的?太不現實了。合肥建工廠必須是緊湊型。但是搞綠地、建森林公園,我們是最舍得的。我們把大蜀山附近4900畝土地全部改成了綠地,讓從上世紀90年代初起就有園林城市美譽的合肥市依然清新俊美,並努力讓市民們出門500米就見綠、1000米就見公園廣場。”
“正常建設拆遷就涉及近兩萬戶居民和工商企業,得到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援,這非常不容易。”孫金龍對廣大市民對合肥市發展作出的貢獻充滿感動,所以,合肥市把“堅持群眾利益優先”作為城市建設的首要原則之一。他説,截至今年6月,城市建設拆遷涉及的17542戶群眾,已經完成安置11426戶。(記者李光明)
[責任編輯:馮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