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代表委員熱議教師績效工資改革 應以何為“績”?

2011年06月03日 22:09:39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網北京3月4日電(記者趙仁偉、張曉晶、劉寶森)去年以來,一些地方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改革措施在實施過程中爭議不斷。如何讓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工資改革順利平穩實施,成為參加全國兩會的教育系統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一些代表委員表示,不能簡單地以教學成績作為獎懲教師的依據,要建立科學的教師評價考核體系,對教師的考核要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績效改革不能簡單量化為成績排名

  2009年1月起,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通過的《關於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的指導意見》開始實施。根據這一制度設計,教師工資由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構成,其中,績效工資包含基礎性和獎勵性部分,基礎性績效工資佔70%,另外30%作為獎勵性績效工資,由學校自主分配,主要體現工作業績。

  “往年的全國兩會上我就提過實施績效工資、提高班主任津貼方面的建議,現在很高興這一政策逐步變為現實。”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煙臺二中教師郝翠娟告訴記者,“中小學校教師都按職稱拿工資,這種‘大鍋飯’應該打破,在學校裏有的教師一週上20多節課,有的教師只有四五節課,但收入差不多,這樣肯定會影響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記者調查了解到,教育系統普遍對績效工資改革持歡迎態度,但因為具體操作難度較大,因此爭議頗多,各地進展狀況也不一致。

  “績效工資改革不能拿學生學習成績和升學率來對教師進行績效考核,這等於又回到應試教育的老路上。”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泰安市泰山民族中學副校長宋文新説,以前學校都是以升學率來評價一個老師的優劣,這個操作最簡單、看似最公平的辦法,卻違背了教育規律和素質教育要求。實施績效工資,免不了要對教師進行考核,考核辦法不科學,就會打擊教師積極性。目前,這一評價機制許多學校處於摸索階段。

  全國政協委員、山東師範大學科技處處長陳德展認為,績效的“績”是比較難界定的。談到成績就需要用標準衡量,標準就需要量化,而量化的結果很可能又與升學率、考級率等聯繫在一起,進而導致教師急功近利,這又走到了與素質教育的精神相悖的老路上。對於教師的工作而言,許多內容是無法量化的。

  教師評價應該以何為“績”?

  教師的任務是教書育人,但部分教育界代表委員告訴記者,學校對教師評價考核在相當長時間裏重教書輕育人,過分注重以學生考試成績評價教師,教學成績好的教師就是優秀教師,而育人被忽視,應試教育愈演愈烈。

  教師評價一直是個難點。“指標有師德表現、工作量、專業發展、育人效果、所教學科學業水準考試合格率、優秀率等,其中師德怎樣評?工作量怎樣算?考勤,備課,作業,上課節數這是能看到的,看不到的工作量呢?”郝翠娟説,“學業水準考試合格率、優秀率高並不説明老師的水準有多高,多做幾套題就能提高百分點。”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臨沂市第一實驗小學數學教師張淑琴認為,必須探索素質教育模式下對教師的多元化評價,增加過程評價,而不僅僅是看教學成績。“目前對過程評價的方式方法過於單一。很多時候教師付出了許多,但並不一定能反映到好成績上。比如,轉化一個後進生,進行家訪幫助一個特困生,這些花費的精力遠遠要高出上幾節課。是轉化一個後進生更有價值呢,還是多上幾節課更有價值呢?”她説。

  陳德展認為,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可以制訂一種相對公平的教學品質評價體系,將學生評價、社會評價以及學生成才作為重要評價項目,讓教師的教學成績能夠儘量多的體現民意,終歸“民心所向”能夠説明一定的問題。

  推進素質教育,評價體制改革應破題

  部分教育系統的代表委員提出,對教師的評價是否科學,直接關係到素質教育的實施。在一些地方,之所以出現應試教育氾濫的情況,與對學校、對教師的考核指標和辦法有關。一些地方對教育的考核兩眼只盯著升學率,升學率高學校和教師就可以“一俊遮百醜”,升學率低就一無是處。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對學生的全面關注沒有了。不儘快改變這種急功近利的教育政績考核辦法,不給校長、教師鬆綁,素質教育不可能真正得到落實。

  山東自2008年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來,對中小學教師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成為關係改革成敗的重要因素。山東教改方案把教師與家長和學生的溝通、履行全員育人職責、幫助學習或發展困難學生等情況,學生在學習、行為等方面的習慣養成情況,學生心理健康水準、近視眼發病率、體育達標率等情況都納入對教師的評價視野,對教師的評價從以分數為主轉向了以全面育人為主。

  “通過對教師工作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杜絕片面依據學生考試成績和升學率對教師進行獎懲性評價的現象,從而使廣大教師主動遵循教育規律,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方針,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落實。這是抓住了素質教育的一個突破口。”陳德展説。

  正在公開徵求意見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改革考試評價制度和學校考核辦法”。

  部分代表委員認為,目前我國的素質教育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只有樹立科學的教育政績觀,把素質教育實施情況作為考核、評價學校、教師的重要指標,素質教育才有可能得到實質性的推進。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