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騰訊付基礎平臺與金融應用線(下稱FIT)在臺灣的唯一一名員工,陳儀庭的2016年只能用“忙碌”來形容。
“一週之內,從南到北,我每天基本都在外面跑。”在採訪的間隙,陳儀庭告訴界面新聞記者,他已經很久沒有在辦公室內坐過了。
2016年2月,微信支付正式落地臺灣,臺北101大樓是它接入的第一個商戶。從那時候開始,陳儀庭就開始了自己的忙碌生活。他説,自己的日常工作內容就包括了開拓新的客戶,以及對原有的客戶進行運維。
陳儀庭對微信支付這一年來在臺灣的推廣成績頗為驕傲,“從南到北,我們已經接入了大約3.5萬個支付點。”目前,能夠使用微信支付的商戶包括新光三越百貨、莎莎、7-ELeven便利店、全家便利店、升恒昌免稅店等,覆蓋了餐飲、百貨、退稅等消費場景。
“以便利店為例,”陳儀庭進一步解釋,“臺灣島內大約有1.05萬家便利店,現在微信支付已經在其中的9600家開放使用,我們也對其中的店員進行了培訓。”
從2016年初開始,微信支付逐漸將觸手伸至境外。目前,它已經在全球範圍內的11個國家和地區落地,其中包括了日本、韓國、泰國、中國香港等廣受中國遊客歡迎的國家和地區。根據騰訊方面給出的數據,截至去年10月,全球範圍內共有約9萬家商戶已經提供微信支付服務。
更好的消費體驗
從2011年6月開始,中國大陸的部分城市開始逐步放開赴臺個人遊的申請。《人民日報》在2015年底的統計顯示,入臺陸客人數累計已達1213萬人次。
臺灣是大陸旅客最為方便的旅遊目的地之一。儘管近來入臺遊的旅客數量有所減少,但整體的數字依然高居不下。在這樣的大趨勢下,商戶們也不得不做出改變,來迎合大陸游客的消費習慣。
西門町是臺北市內最為著名的消費商圈之一。從購物廣場,到日常雜貨舖,再到手藝人攤位,數以百計的商鋪坐落在這裡。不少當地的零售業從業者都表示,大陸游客來到臺灣的一個重要目的就在於購物;而從去年開始,越來越多的大陸游客開始詢問移動支付的事宜。
“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一些陸客到店內挑選好東西,準備付款時,都會問我們接不接受微信支付,我只能説暫時還不支援。”回憶起一年多前的情景時,西門町內一家便利店的店長説,自己當時對微信支付基本還沒有概念。
儘管微信在2012年前後就已經進入臺灣,但它在當地的影響力遠遜於LINE或者Whatsapp等。但在不少當地民眾的眼中,它還只是一款社交聊天應用而已。
然而,隨著詢問與微信支付相關資訊的大陸旅客越來越多,臺灣的商戶們開始主動地擁抱這一變化。目前,微信支付已經在西門町內的不少商鋪落地。
新華社報道顯示,在2016年1月到11月間,來臺陸客人數為324.2萬人次。儘管數字相比2015年同期有所下降,但絕對數量依然較大。對於臺灣當地的商戶來説,他們希望微信支付的到來能夠持續刺激大陸游客的消費貢獻。
“消費的過程方便了,可能陸客之後也更願意消費。”上述便利店店長對於之後的前景還是頗為樂觀。界面新聞記者在臺北街頭看到,大多數支援微信支付的店舖,現在都會主動在店門外貼出相關的大幅告示或者宣傳板,以起到告知作用。
戰火燃起
艾瑞諮詢的數據顯示,2016年第二季度,國內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達到9.4萬億元,同比增長274.9%;其中,支付寶佔比42.8%,作為微信支付後端基礎的財付通,佔比則是20.0%。
相比于幾年前接近“二八開”的比例,雙方的差距已經開始收窄,兩家之間的暗鬥也已開始白熱化,今年的紅包大戰就是一個例子。但雙方似乎都不滿足於在國內市場展開競爭,海外市場成為了兩家巨頭的下一個目標。
國家旅遊局統計的數字顯示,2015年中國公民出境旅遊人數達到1.2億人次;而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的數據則表明,自2012年起,中國連續多年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遊消費國。
這一切都意味著,出海已經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首先走出去的是支付寶。從2014年開始,螞蟻金服就開始了海外佈局。2015年,包括泰國皇權免稅店、新加坡環球影城等地都已經接入了支付寶。
2016年初,支援支付寶的海外商戶數量已經達到6萬家。四月,在哥本哈根舉辦的“Money2020大會”上,螞蟻金服表示,準備用三年幫助100萬家境外商戶進駐支付寶。
寶島臺灣自然也是支付寶的目標市場之一。一位業內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支付寶入臺的時間要比微信支付早一些,接入的商家數量大約在在4.5萬至5萬家之間,就當下而言,支付寶在臺灣還是比微信支付有一定優勢。
到了2016年初,微信支付全面開始自己的境外擴張。第一個獲益的是韓國。微信支付高級産品經理殷潔告訴界面新聞記者,當時在韓國,有一些商戶找到了當地的團隊,詢問起了接入的可能。
之後,微信支付在韓國迅速發展,2016年4月的一篇媒體報道稱,當時韓國支援微信支付的商戶就已經有8000多個。在前不久進行的“2017微信公開課”上,韓國新世界平臺商務規劃部部長金旲祐也表示,韓國新世界集團中,微信支付銷售額由初期的5%增加到10%-15%,並呈一路上升態勢。
當下的臺灣,除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寶之外,還存在著如歐付寶、LINE Pay等移動支付方式。但上述業內人士稱,其他所有渠道的發展,均不如近年的微信支付以及支付寶來得兇猛。“這兩個渠道背後都有著雄厚的支援。”他表示。這意味著兩大支付平臺在當地的爭鬥,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開始。
微信支付因此需要加快擴張步伐,在內部人員看來,微信本身的社交屬性就是它們追趕支付寶的最有力武器。
“在海外,商家對於微信支付的理解,可能沒有國內那麼深刻。”殷潔表示,“在他們的概念中,可能我們同樣也只是一款支付工具,但事實並非如此。”
從本質上看,微信依舊是一款社交工具。即便是支付,也只是其下的諸多功能之一。對於微信團隊來説,更好地利用社交屬性,才能幫助它們從競爭中更快領先。對於境外商戶而言,微信支付能夠給它們帶來的,就是針對中國遊客的長期運營和服務提升的能力。
這一理念同樣被應用在了微信支付落地臺灣的過程中。在騰訊臺灣區協理林芳璟看來,微信公眾號是微信海外生態的關鍵所在,即便是支付功能,也必須與公眾號結合,才能為商戶和遊客提供更好的服務和體驗。
“除了服務和購物資訊,公眾號還能搭建自有的跨境電商平臺,聯合微信卡包進行長期的會員經營,提供更好的溝通功能等,這些功能合併起來,成為了一個生態圈。”林芳璟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事實上,微信支付的這種戰略,與騰訊所倡導的開放思路是分不開的。同樣是在“2017微信公開課”上,微信公開課講師張微敏就這樣形容微信支付的商業鏈條:“微信是土地,給生態裏面的夥伴輸出資源、産品和能力。”
至於支付寶,從公開資料來看,所採取的策略和微信支付多有相似。此前在接受界面新聞的採訪時,支付寶歐洲業務負責人劉宇稱,希望在境外完成第一步的線下布點之後,利用通過大數據的手段,給商戶帶來更多附加價值。
目前在臺灣,和支付寶達成合作關係的收單行暫時有玉山商業銀行、元大商業銀行,以及臺新國際商業銀行三家。不過,兩個平臺暫時都還沒有將服務提供給當地居民使用的計劃。相關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法規限制是阻礙這一步的關鍵所在。
在微信支付團隊看來,2016年是它們加速圈地的一年,2017年,它們則需要更好地維護好這些合作夥伴。
“之後我們的重點暫時會是商戶的運營,讓他們能更好地接觸到中國遊客,挖掘遊客身上的價值。”殷潔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社交+支付”的落地
微信支付希望以“社交”作為賣點的算盤打得響,而一些商家也已經從中得到了甜頭。
Home Hotel是一家臺灣本土的酒店品牌,坐落在臺北信義區的它們,面對著來自君悅、W酒店等世界知名豪華酒店品牌的競爭,想要衝出包圍圈,差異化運營是必然的選擇。
“在我們的酒店中,顧客可以看到臺灣本地特色文化的具體體現。”Home Hotel品牌的行銷經理陸念新告訴界面新聞記者,“無論是在大堂還是在房間裏,我們都會放置一些本地手工藝人製作的器具,讓顧客感受到我們不同於大酒店的特色。”
除了打出“本土”這張牌外,Home Hotel還想到了與微信合作的形式,來獲取更多的客源。
2014年,陸念新在一次接待大陸游客時了解到,這些陸客對於之後的遊玩已經做好了詳盡的規劃,他們對於一些當地景點的了解,就連自己這個當地人都望塵莫及。讚嘆之餘,陸念新想到,也許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的方式來推廣旅遊資訊,從而吸引大陸游客的注意。
然而儘管這個念頭早已萌芽,但卻難以實行。這是由於境外主體開設的微信公眾號,只能向微信的境外用戶開放;直到騰訊方面慢慢開放這方面的限制後,境外主體才得到了開設面向中國大陸的微信公眾號的機會。
2016年3月份,Home Hotel的微信公眾號正式上線。但運營之初,陸念新發現,他的設想所呈現的效果並不如預期。
“臺灣這邊的語言習慣和內地有很多不同。”陸念新説,這是困擾他的最大因素。為此,他正在努力摸索適合大陸居民的行銷詞句。另外,只有旅遊資訊,推廣效果也不算好。“為旅客們提供旅遊資訊,對我們來説作用並不大,我們需要別的方式來將他們轉化為我們的客人。”
帶著這個觀念,Home Hotel從2016年第三季度開始引入了微信支付。現在,旅客們可以在酒店的前臺通過微信來支付房費。就目前而言,這種新模式已經起到了一定效果。
陸念新稱,現在使用微信支付的顧客數量還不算太多,一個月大約只有3到4筆的交易是通過其完成的,但他預計這個數字在2017年會有所提高。
“重要的不是現在的成績,而是能夠讓顧客知道,我們這邊也可以使用他們熟悉的支付渠道,可以給他們留下一個印象。”陸念新説。
下一步,陸念新希望微信支付的許可權能夠進一步被開放,使得用戶能夠直接通過公眾號預訂房間,這會是讓Home Hotel這個品牌繼續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
“目前而言,很多預訂都是通過OTA(線上旅行平臺)來進行,這樣,我們就不得不讓出一部分利潤。”在陸念新看來,這是酒店業目前的一個痛點所在,而與微信支付的合作,會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手段之一。
除了酒店外,百貨公司也對於微信支付在臺灣的落地很有興趣。當微信支付在臺灣的團隊找到這些百貨的負責人員時,他們對於合作的態度是積極的。
臺北的地標建築101大樓由臺北金融大樓股份有限公司負責開發和運營。在接受採訪時,臺北金融大樓股份有限公司的商場事業處總經理戴蔭本就感受到了大陸游客強大的購買力。
“以101大樓的購物中心為例,2016年,進行購物後退稅的交易數量大約有10萬筆。”戴蔭本説。在其中,微信購物的比例又大約在10%左右,這並非是個小數目。因此針對大陸游客,101大樓方面也和微信支付在行銷上有所合作。
戴蔭本介紹,大陸游客只要在101大樓的購物中心內以微信支付的方式購物後,就能夠自動關注101大樓的官方微信公眾號。遊客可以了解到實時的購物優惠,還可以通過公眾號申請貴賓卡,獲得積分。
當然,和境外商家在支付上合作,也能夠幫助微信更好地提升海外影響力。
一直以來,作為社交工具的微信,國際化的效果並不算好。在全球範圍內,它們很難從Whatsapp、LINE、Facebook等公司的手中搶來份額。有媒體曾經形容過:“在國外,一看到使用微信的,就知道他一定是華人。”
微信支付的出海則正在改變這一切。正如上述臺灣商戶所提到的,為了吸引陸客,他們不得不學著去運營微信公眾號,與遊客維持交流。在這個過程之中,使用微信將會逐漸成為這些商家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許缺口就會在其中被打開。
打通收單行
微信支付在臺灣的落地過程,其實並不簡單。首先,當地的收單行是它們所繞不開的。
在臺灣,2015年正式實施的《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規定,像微信支付這樣的境外機構在臺灣落地時,無法直接簽約商戶,必須通過收單行來接入。
想要和銀行合作,微信支付首先需要確認,對方是否符合兩岸的相關法規,以及它們本身的軟硬體設施是否能夠配合得上騰訊方面的要求。
這是淘汰率最高的一個過程。陳儀庭説,自己從2016年1月以來,和臺灣當地接近20家銀行進行過洽談,但一大半都不符合上述的條件,許多銀行都倒在了第一關上。
過了第一關的銀行,接下來就需要搭建整個跨境支付的系統。這其中包括了清算、換匯、資金流動等部分。內部的系統構建完畢之後,銀行方面還要準備商戶端的支付系統方案。
前兩個階段算是微信支付落地的前期準備。這些工作完成後,陳儀庭就需要幫助銀行構建招商團隊。他表示,這一個步驟算是整個環節之中最難的。
在臺灣傳統的金融圈子中,商戶在考慮與第三方支付平臺合作時,往往只會簡單地比較不同平臺之間的費率。陳儀庭正是希望通過提前的理念灌輸,讓銀行們跳出這個固有思維。“微信支付本身不是銀行自己的服務,所以它們首先需要理解其中的邏輯,之後才能更好地在招商過程中説服商戶。”他説。
銀行獲得了商戶,不代表陳儀庭工作的結束。在最後一個步驟中,他必須參與到日常運維之中,作為FIT在臺灣的唯一代表,無論是商家或是銀行,只要在運營上出現了問題,他都必須參與解決。
“這樣一套步驟走下來,最起碼也需要六個月的時間。”陳儀庭説。
目前,微信支付已經與臺灣當地的六家銀行機構達成了合作協議。陳儀庭表示,在今年,還有另外四家銀行也即將會上線微信支付。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裏,相比于商戶,銀行擁抱新變化的意願也許會較淡;對於它們來説,穩定才是硬道理,移動支付及其潛在的風險,是樹立在銀行和微信支付團隊之間的一道鴻溝。
然而事實上,一些臺灣當地的銀行對於微信支付的到來卻表達出了積極的態度。這是團隊在開拓時所沒有想到的。
臺灣新光商業銀行(下稱新光銀行)于2004年正式成立。在當地,新光銀行還算是銀行中的小字輩,這也使得它們更樂意接受這種新變化。
新光銀行數位金融部協理蔡佩如最近身上的擔子很重,因為她所在的部門就負責與微信支付的對接工作。“我們整個部門的絕大多數同事都會參與到整個推廣的過程中,包括招商,以及對於商戶的一些培訓。像比如百貨商場這樣的大型商戶,培訓的時間可能會長達一個月。”蔡佩如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這背後所承載的,是新光銀行希望借助與微信的合作快速成長的希望。她説:“相比于那些傳統的老牌銀行而言,新光銀行的規模比較小,所以我們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嘗試從不同的角度來獲得競爭優勢。”
除此之外,新光銀行與微信的合作,也有助於其母公司新光集團其他業務的開發。新光集團在臺灣涵蓋的業務範圍包括了百貨、保險、觀光等,如著名的百貨商場新光三越,就是新光集團所有。
對於這些業務線來説,新光銀行與微信支付的合作也有利於它們的産品推廣,形成“協同作戰”作用。
現在,新光銀行已經從接入微信支付嘗到了一些甜頭。它們已經和臺灣最大的電信運營商中華電信達成了合作,在機場用微信支付購買中華電信電話卡的過程,背後就是由新光銀行提供支援。
“在以前,我們很難會和中華電信這種行業巨頭有合作機會,但現在不同了。”蔡佩如説。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