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擬擴建,下挖地下室做陳列室,開發必要性遭民間團體質疑。(圖片來自網路)
台灣網6月9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臺北故宮擬擴建,下挖地下室做陳列室,開發必要性遭民間團體質疑,更憂心山區開挖恐致大規模坍塌。臺北故宮説明,面對觀光人潮倍增,要在現有2200坪(1坪≈3.3平方米)參觀空間規划動線實有困難。
為了因應日益增多的陸客觀光人潮,臺北故宮擬於廣場下挖地下3層,調整門樓配置將地面層的空間與正館連通。臺當局“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今天召開大故宮計劃第二階環評範疇界定會議。
臺北故宮退休員工林豐松會中發言,臺北故宮擬花費新台幣220億元下挖兩個大坑,而今年2月大屯山掉了一塊火山岩塊就造成士林4.5級地震。大屯山是活火山,憂心火山一爆發,如果整個坍塌該區必成萬人冢。
由於大故宮計劃開發金額龐大,在地民間團體呼籲環評應當嚴審,勿讓大故宮成為下一個“遠雄合宜宅案”。民團更提出“零開發”方案,認為正館賣場和餐廳遷出,外觀與正館一致是宮殿式建築的行政大樓及圖書文獻大樓改為展館,就無需另建新館。
綠黨成員王鐘銘指出,在大故宮計劃二階環評範疇界定中,應納評估項目有:大故宮的必要性是否充分?尤其是藝文園區。改善與建設的效益比較?現有建物、軟體和管理改善的替代方案?大故宮的公益性是否充分?檢討目前空間利用是否最佳化?
大故宮計劃聲稱可紓解外雙溪交通,但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董事長賀陳旦卻説,大故宮計劃的必要性及替代性方案的界定非常重要,40%新開發用地卻要用在停車場,這種作法適宜嗎?應是遊客去適應臺北故宮建物規劃,而非臺北故宮去配合遊客量體開發。
臺北故宮秘書室主任王士聖響應説明,文物展區須考慮溫、濕度控制及安全,展區與公共區域需有所區隔,未來規劃賣場商店及餐飲都會移出。面對觀光人潮倍增,臺北故宮要在現有2200坪參觀空間規划動線實有困難,擴建後佔全區4成的展區比率,與國際上其他博物館相較已超過很多。(台灣網 周劍)
[責任編輯:何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