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臺灣高學歷高失業趨勢顯著 大學生出現賴家一族

2016年03月12日 22:29:50  來源:
字號:    

  中新網4月20日電 27歲的鄧心怡希望有一天可以跟家人開間早餐店或和朋友一起售賣小飾品。從景文技術學院視覺設計係畢業快一年,擔任美術編輯的薪水每月不到三萬元(新台幣,下同),扣除交通、娛樂、購物及保險費用約兩萬元的開銷,她感嘆儲蓄不多,工作所得“真的不太夠用”,對於自己的創業憧憬,她怎麼想都覺得遙不可及。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臺灣大學生起薪水準數年來萎靡不振,類似鄧心怡,靠著有限薪資生存的“社會新鮮人”(初次踏入工作職場者)其實不在少數。

  花旗銀行金融交易處首席經濟師鄭貞茂受訪時説:“大學畢業生面臨的低起薪環境主要可歸咎於臺灣大學生過多的現象,加上一些産業,尤其是製造業外移導致工作機會流失,全球化生産體系工資趨向均等因素,也造成起薪的增長幅度無法完全跟經濟同步增長。”

  臺灣自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世紀末經濟高速增長,人民收入迅速攀升,與區域其他快速增長的經濟體包括香港、新加坡和韓國一同被譽為“亞洲四小龍”,所創造的經濟奇跡一度成為發展典範。

  然而,島內經濟在跨入新世紀後放緩,競爭力逐年下滑,經濟增長率持續在亞洲四小龍中殿後,雖處在經濟蓬勃發展的區域,去年僅適度增長4.62%。儘管全球薪資增長趨緩,但臺灣更加速落底。

  目前,新加坡大學生平均起薪每月折新台幣超過5萬元,而香港和韓國大學生起薪則平均超過43000元及62000萬元,而且年增長率都在2%到5%之間。

  據臺當局“勞委會”日前公佈的去年職業起薪調查發現,臺灣去年各職別的起薪雖有小幅成長,但五年來起薪調漲的幅度並不顯著。按教育程度比較,碩士在臺灣起薪最高,平均達31567元,比前年增加1363元 (4.5%),其次是大學生26700元(增加634元,2.4%)、專科生23842元 (增加447元,1.9%)及高中職、初中各增加300元 (約1.6%),可見“學歷愈高,起薪越多,增幅也愈高”態勢,但臺灣大學生起薪還是顯著落後亞洲其他主要地區城市。

  “社會新鮮人”起薪被壓抑的就業環境,與臺灣高等教育領域的結構性問題息息相關。過去20年高等教育政策改革讓大學院校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促使臺灣高學歷人口增長過快,10年前落實放寬大學錄取率的教改更進一步把大學教育“高中化”(普及化)。

  數據顯示,臺灣目前擁有163所大學院校及超過2800間研究所,有近120萬名在籍本科及研究生,而每年有多達25萬名大學畢業生要進入職場,供應嚴重過剩。

  錄取率超過九成的臺灣大學窄門變寬,“想要考不上都很難”的現象,不僅使大學生今日風光不再,大學文憑也在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中成為職場最低要求。對企業來説,如今雇用素質參差的大學生,意味著培訓資源的投入隨之擴大,致使企業吊詭地變成最終的教育殿堂。

  現在臺灣年輕人已不滿足於一般大學學歷,儘管研究生學歷並未帶給顯著的正向薪資差異,起薪僅比一般大學畢業生高約5000元,但近年研究所畢業生增加已成為值得關注的教育趨勢。官員透露,去年臺灣院校碩士和博士畢業生就有48000多人,是十年前的三倍。

  由於大學生越來越多,官員分析,大學畢業生失業率自然趨向走高,其中部分大學生自恃學歷好,自願性失業比例偏高,寧願作“賴家一族”,也不肯低就。官員預測,大學學歷以上畢業生失業率節節攀高,將成為臺灣失業率問題最嚴重的族群。

  據報道,臺教育主管部門委託臺灣師範大學調查發現,大學生畢業後一年內,只有41%投入職場,其餘27%選擇繼續攻讀研究所、20%服役,及9%待業。

  臺主計部門上個月公佈數據也印證了這個現象:雖然臺灣失業率今年降至3.78% ,是2001年3月以來的最低水準,臺灣“高學歷高失業”趨勢卻日益顯著,大學以上失業率在同月達到4.36%高峰,首度超過高職學歷畢業生。

  鄭貞茂指出,臺灣整體的低薪環境導致高級人力供需失衡,反映人力資源無法獲得充分利用,好處是商業成本及通貨膨脹受控制,但由內需驅動的消費將繼續維持在低水準,無法刺激經濟增長。他説:“預料這樣的情況(低薪)將持續一段時間,而這其中也指向貧富差距擴大的趨勢,個人所得的薪金比重將下降,而分紅的比重將提升,如果不在擁有利潤分享制度的企業工作將無法受惠。”

[責任編輯:system]

相關內容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