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點一月,回首前塵,臺島年關的一幕幕影像,如蒙太奇般疊印在記者的腦海。
高雄市“議長”的賄選風暴;失業民眾的聲聲吶喊;臺北年貨大街的萬千人潮;還有,走下春節包機的返鄉臺商,那匆匆的背影以及渴望兩岸直航的殷殷之願……
這就是臺灣,馬年歲尾的臺灣,充滿失望的嘆息和希望的期盼。
一盼:歲月靜好
回顧這一年,島內景氣持續低迷,經濟欲振乏力,廠商出走,投資卻步,失業率居高不下;人民的生活淹沒在政治口水裏,百姓的生機犧牲于政黨惡鬥中。
記者在臺灣,處處感受到民眾生存的壓力。
年終記者會上,有記者問“經濟部長”林義夫:“苦日子過去了沒?”林先生始終避而不答。其實,臺灣有關部門全年經濟成長率的預測值,最差也有3.27%以上。可是,臺灣經濟真的變好了嗎?景氣自谷底復蘇了嗎?民眾的感受是最真切的。
在臺北一處僻靜的茶館裏,記者看到墻上的一幅字———“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心底不禁為之一動。這是50多年前,胡蘭成寫于戰亂中的句子;50多年後,臺灣百姓仍苦於擔心動亂的不安中。“歲月靜好,現世安穩”,不過是臺灣民眾最樸素的願望。
羊年新春,臺灣民眾仍然懷抱希望,期盼當局拿出真正的執政成效和兌現承諾的能力,期盼“在黑暗的隧道中,能早日見到遠處的光明。”
二盼:儘快直航
雖然,島內低迷的經濟景氣一時難見好轉的跡象,但是,1月26日臺商春節包機歷史性的首航,卻使長期僵持的兩岸關係似乎顯露出一縷曙光。
此次春節包機並非直航。在桃園機場,首航返鄉的臺商,面對記者的採訪,表達了強烈不滿:回家的路途為何還是這麼遠?在上海做生意的劉先生説,包機在花費上省不多,時間也只省了一個小時,還要飛經香港,起降多兩次。他認為,還是應該直航。
1月27日,島內媒體大幅報道包機首航成功,民眾的心聲,躍然紙上:“臺商家屬:未能直航,美中不足”,“繞經香港就算了,幹嘛停一小時?”“接機人心聲:快一點直航”,“回家的路,還是有點心不滿”……
春節包機,再一次點燃了島內民眾要求兩岸直航的熱望。島內一項調查顯示,知道兩岸包機首航的民眾中,四成九希望能進一步開放直航,主張兩岸立即直航的民眾上升到了五成一。
輿論指出,包機首航的歷史意義在於,它是兩岸對峙54年以來,第一架飛抵大陸的臺灣民航客機。“從現在這一刻,走到全面的‘三通’,恐怕還有一段不算短的過程,但畢竟是個重要的起步。”
三盼:春暖花開
春節包機從上海帶回的,不僅僅是思鄉情切的臺商,還有對兩岸關係的殷殷期待。
17年前,還是臺灣當局禁絕人民與祖國大陸有任何接觸的“三不”時代,王錫爵駕駛“華航”波音747貨機回到祖國大陸,一時震動兩岸。隔年,臺灣當局被迫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十多年來,兩岸交流持續升溫,每年上百萬人次的臺灣民眾赴大陸,數十萬的臺商和眷屬常駐大陸。“三不”已是歷史名詞,“三通”成為島內的潮流呼聲。
從開放探親到臺商春節包機,我們看到兩岸關係發展的主軸與方向從未改變。儘管由於臺灣當局拒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致使兩岸關係長期陷於僵局,但是兩岸民間各項交往交流始終滾滾向前。
島內專家指出,直航是調整臺灣經濟體質的作為之一,臺商春節包機應成為兩岸關係邁入新境界的敲門磚。
頻繁奔走兩岸的章孝嚴先生,是此次春節包機案的發起人和積極推動者。總結此次包機協商的經驗,章先生説,兩岸問題要儘量從積極建設面處理。
他建議,政治議題可以暫時擱置,先不要談那些抽象的、符號的、一時沒有結論的東西,而應先協商一些實質的、事務性的問題,如可以談兩岸敵對狀態的終止等等這些實的、對雙方都有利的部分。
經過長期的經貿交流和文化往來,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日益增多。我們希望臺灣當局認清兩岸的共同需求,為兩岸人民的福祉多做實事,儘快開放直航和“三通”。
臺商春節包機成行,對兩岸未來的互動關係包括直航談判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章孝嚴先生將臺商包機比喻為“春天的燕子”。燕子飛來了,兩岸“三通”的春天還會遠嗎?
[責任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