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6月25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為避免博士生在市場上供過於求,臺當局“教育部”繼2016學年度統刪各大學博士班名額15%後,2017學年規劃保留7成名額,開放20%名額由學校視招生情況或是市場需求自主調控係所名額,但“教育部”最高可刪15%名額。大學校方無奈表示,學校已被砍到見骨,再砍名額反讓招生更為困難。
全臺教務主管會議昨(24日)在基隆海洋大學舉行。臺當局“教育部高教司長”李彥儀錶示,每年博士班畢業生約4000人,扣掉原本就有工作的人,還有三分之一隻能到業界或到島外就業,但臺灣産業結構與歐美不同,以中小企業為主,不需要那麼多高階人力,導致市場供過於求。
“教育部”2016學年度已刪減各校博士班名額。比起2015年,一般大學招生名額減少757人,技職校院也減少81人,但總招生名額還是太高,因此計劃再減名額,希望讓博士班培育人才能符合社會所需。
“教育部”規劃2017學年度博士班名額新的調控機制,保留7成名額後,授權學校20%名額,依照整體校務發展、招生特色、人力需求和培育重點自主調整,另10%名額由學校申請“教育部”項目計劃。李彥儀對此表示,自主調控對學校來説很困難,因此控管不佳的學校最多可扣除5%名額,整體來説,“教育部”最高可刪減15%的招生名額。
臺灣交通大學副校長陳信宏表示,“名額一直減也不是辦法”,很多學校認為招不滿也沒有關係,不然學生看到招生名額變少,反而就不想考博班了。此外,學校自主調控困難重重,“教育部”應該要盤點各領域的狀況才是,不能把球丟回給大學校長。
臺灣清華大學教務長戴念華説, “教育部”每年扣減博士班名額,學校“已經見骨”。以清大電資學院為例,2012年時2係7所還有134名招生名額,今年整個學院只剩下40名。半導體是支撐臺灣競爭力的産業,需要高階人才,若過度刪減名額,恐造成人力斷層,將會影響經濟。(台灣網 李寧)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