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臺聯黨”前主席談大陸新印象 解釋參拜靖國神社

2013年04月07日 11:03 來源:東南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這兩天,“美麗臺灣——— 臺灣近現代名家經典作品展(1911—2011)”在北京舉行,作為兩岸文化交流方面的一件盛事,140余位臺灣名家的近170幅作品向大陸同胞展出,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還親筆作序。臺灣文化會館基金會執行長蘇進強是該活動的主要主辦人,其實他過去還擔任過臺聯黨主席,2005年曾因參拜靖國神社遭到外界口誅筆伐。

  近幾年,蘇進強醉心於兩岸文化交流事業,談及“靖國神社事件”,他坦言這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對於大陸的認識,他説,“經由多次到大陸交流參訪,了解到大陸的變化及與想像中的差異”。昨天,人在北京的蘇進強接受了導報記者的電話採訪。

  談加入臺聯黨:“臺聯黨成立時並不‘獨’”

  蘇進強行伍出身,在軍中服役20多年,其間蘇進強常執筆寫作,作品多次獲得全軍大獎,退伍後當過《臺灣時報》總主筆,同時他還是“陽光小集詩社”成員。2001年,他加入臺聯黨,先後擔任秘書長、黨主席。

  導報記者(以下簡稱“記”):當初,您為何選擇加入臺聯黨,步入政壇?

  蘇進強(以下簡稱“蘇”):西元2000年,臺灣發生政黨輪替,這對臺灣政壇來講是很大的衝擊,當時朝野對立非常厲害,我和一些曾經的老長官,大家都對臺灣政局的變化憂心忡忡,認為若不能穩定政局,臺灣的民主可能因此崩解,當時組織政黨的目的是為了穩定政局,振興經濟。

  記:哦,現在一提起臺聯黨,大家都想到“臺獨”。

  蘇:其實每個政黨都扮演工具性的角色,我們當時一齣來,國民黨、民進黨兩大黨的對立性就降低很多。很多大陸朋友,會把臺聯黨和“臺獨”畫上等號,其實不然,我們一開始創立時幾乎就沒有什麼“臺灣獨立”思維,當時“臺獨”根本沒在我們的黨綱黨章裏。但漸漸地,一些主張“臺獨”的人靠攏過來,大家就對臺聯黨有了刻板印象。在我任內,“臺灣獨立”這幾個字其實很少去提。

  談“靖國神社事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2005年清明節期間,剛接任臺聯黨主席不久的蘇進強,參拜了靖國神社,引發了兩岸人民口誅筆伐,“臺獨分子”、“臺姦”、“汪精衛第二”等標簽,一股腦地貼在他的頭上。

  記:那次您參拜靖國神社曾引發不少爭議,現在回過頭來,您怎麼評價那件事?

  蘇:坦白講,從當時臺聯黨的角色看,誰在那個黨主席位置上,都可能會做這件事。就我個人來講,實話實説,我過去對靖國神社也不了解,也是受命而去,只能講“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現在回想起來,其實那不是一個政治正確的事,那只是一個歷史的偶然。我在大陸的很多老朋友也覺得這個舉動不可思議,但我當時在那個位置上,有我的政治苦衷和難處。我並沒有要推脫責任,假如重新來過,我不會去做那種事情。

  記:卸任臺聯黨主席後,很少在政壇上看到您,為什麼決定退出政壇?

  蘇:政治對我來講,本來就不是我的事業,而且在臺灣那種政黨生態下,我認為我自己的人格特質不適合去參與。像參拜靖國神社,若以我個人立場,我應該不會去,但在那樣的氛圍下,在那樣的政黨結構下,不得不去。道不同不相為謀,最好的方式就是退出,回歸到我自己安身立命的文化文學這個領域。

  談個人近況:“文學創作一直都在繼續”

  2006年底,蘇進強辭去臺聯黨主席。2008年臺灣“大選”期間,他曾擔任蕭萬長的幕僚,並安排馬英九、蕭萬長拜訪殿堂級作家柏楊。

  記:離開臺聯黨後,您主要從事什麼工作?

  蘇:這幾年,文學創作我一直都還在繼續。我很關心兩岸政策,也進行一些政策研究,包括臺海安全的研究。近年來,我常在大陸走動,我的一些思考就有所轉變。坦白講,2008年以前,我對大陸存在著刻板印象,現在了解到大陸的變化及與想像中的差異,因此,我對兩岸關係有了新的看法。過去,我常有一個思維,用兩岸軍力的強弱虛實來衡量臺海安全,但這幾年我發現,這種角度是有所不足的,若從中華文化的角度來講,共同的文化其實是兩岸共同的利益。過去是一種威脅論調,現在則是相輔相成、化解敵意,兩岸關係進入到了一個新境界。

  記:這些年,您和蕭萬長等國民黨人士交往比較多,也常往來于兩岸,有人説您由綠變藍了,您如何回應這種説法?

  蘇:我在媒體工作時,蕭萬長就跟我有很多合作。我並不是由綠變藍或由藍變綠。其實在加入臺聯黨前,我曾是國民黨黨員。我是從社會公益角度去參與政黨的,前幾年發現自己的一個階段性任務完成了,就離開了政壇。這幾年,我一直在思考“怎樣做對臺灣有利,怎樣做讓臺海和平穩定”。面對外界的一些風言風語,我都不想去回應,現在大家慢慢地也不會去質疑了。

  談“被統戰説”:“凡事往前看而不是往後看”

  這幾年,蘇進強以臺灣文化會館基金會執行長到大陸多地參訪,醉心於兩岸文化交流事業。這次因為參與舉辦“美麗臺灣”大展,島內有些人認為他被大陸“統戰”了。

  記:您現在與大陸關係融洽,對於外界的“被統戰説”,您怎麼看?

  蘇:我想,凡事要往前看而不是往後看。“統戰”是過去國共內戰時期,一方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現在任何事若都用“統戰”的帽子去扣,那什麼事都不用做了。我想,交交朋友,了解對方想法,爭取友情,爭取相互認同,創造合作的空間,這個不應該叫做“統戰”。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這要看你的行為是為了私人利益還是為了公益,若是為了賺錢,可能是被利用了。但我們辦這個展覽,自己要去募款,還要出錢出力,我只是希望“美麗臺灣”能讓更多的大陸同胞所了解。

  記:您曾任“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秘書長,您認為兩岸當前應如何攜手弘揚中華文化?

  蘇:“美麗臺灣”不是只有101大樓,不是只有日月潭、阿里山,不是只有鳳梨酥。這兩天下來,很多大陸朋友都告訴我,這些畫作非常驚艷,讓人驚嘆。兩岸關係走到現在,和平發展是大勢所趨,在這樣的主旋律之下,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更加突顯。兩岸應該簽署文化協議,它跟簽ECFA的16項協議一樣,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快不得也慢不得。但這個進程到現在都還沒有啟動,未免太讓人失望。我認為,現在兩岸相關部門應行動起來,大家都來對口對接。(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 楊思萍)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