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啟銘
臺灣《中國時報》文章指出,馬當局雖然在“府院黨”都設有發言人,專司政策説明與辯護之責,但首席發言人或首席辯護士的角色,卻非尹啟銘莫屬。
尹啟銘有個部落格,從去年8月底到今年7月底,前後11個月內,他在這個部落格裏共發表過124篇文章,平均每個月約12篇,每週約3篇,書寫之勤比專業部部落格猶有過之。
他的第一篇文章標題為“三問謝前院長長廷先生”,其中一問謝罵馬英九“無能馬”、“蹩腳馬”等是否太過分,二問陳水扁為何曾質疑謝當院長的能力,三問為何謝當“閣揆”時的政績最差,結論則是引用日本俗諺諷刺謝長廷“猴子也會從樹上掉下來”。最近一篇文章的標題是“澄清自由時報的嚴重謬誤”,替他在經長任內推動的“新鄭和計劃”辯護,澄清近4年來臺灣出口並未更向大陸傾斜。
首尾這兩篇文章,最早的寫于他當政務委員任內,最近的寫于他當“經建會主委”現職任內;而且這兩篇文章的內容與風格,也是其餘一百多篇文章具體而微的縮影:一批民進黨,二罵特定媒體,三替馬當局政策辯護,四捧馬英九。
尤其在去年“大選”期間,尹啟銘的文章更鎖定蔡英文,類似“蔡主席你在隔空抓藥嗎”、“還是一把空心菜”、“蔡主席該還人民公道來”這樣的文章,幾乎每隔幾天就寫一篇,火力之強與遣詞用字之重,比馬總部發言人猶勝數倍,氣得民進黨發言人批評他每日一罵,有違行政中立。
但尹啟銘對民進黨的回應卻是:“只容許扭曲、污衊、栽贓、誤導的言論,卻不容許澄清嗎?”“作為一位政務官,不該為政策去澄清、辯護和論述嗎?”馬當局內雖有那麼多政務官,但在“大選”期間,卻唯有尹啟銘一人“不待命令,主動挺身辯護”,一人一矛單挑民進黨。
他也寫過許多篇擁馬捧馬的文章,甚至用“不欺暗室”、“光風霽月”這類讚美之詞來形容馬英九的襟懷;別人諷刺他在拍馬屁,他卻反駁:“難道臺灣地區人民不該期許領導人有光風霽月的襟懷?”“難道人民該期待的是營私舞弊、貪污嗜欲的領導人?”“我不需要對任何人拍馬屁、逢迎,想要趁機詆毀我的人,就讓他去吧!”
郝龍斌最近公開挺馬,被外界視為勤王第一聲,但事實上尹啟銘才應是勤王第一人。政務官偶爾寫文章替政策辯護,或者替政策行銷,套句法官寫判決書的常用語“殊難謂之非是”,但政務官寫作之勤竟然勤到每週要寫三篇文章,卻絕對是中外罕見。
馬當局目前正陷於困境卻找不到脫困之道,心有所憂的政務官當然應該挺身而出,但挺身而出的目的卻並非如《立報》一篇社論所言是“護主爭鋒,首當前衝”,或是“左右開弓,四處尋釁”,而應是拿出能夠走出困境的對策,否則辯護文章即使寫得再精彩,“縱使文章驚海內,紙上蒼生而已”,卻絲毫無助於馬政府的脫困,“與人糾纏碎罵的身影”反而更會引起民眾反感,達不到辯護目的。
但可以想見的是,尹啟銘一定以替政策辯護為己任,自以為雖千萬人吾往矣;馬英九或陳衝也一定以有此“閣員”而備感驕傲與寬慰;但馬當局設官分職,何勞又何須“經建會主委”扮演首席辯護士的角色?難道“經建會”要改名為“經濟建設辯護委員會”?知識淵博的尹啟銘不妨想想:全世界有哪個政務官像他一樣?(作者為《中國時報》前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