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引發核泄漏,核能安全再次成為世人矚目焦點。與日本一海之隔且同樣處於地震多發帶的臺灣,連日陷入激烈爭論,島內核電廠是否該繼續建設運作?
防震系數不如福島
臺灣目前有4座核電廠,核一、核二、核四廠均在新北市,核三位於墾丁。前三座核電廠均已運作30年左右,核四則已基本建設完工。
日本福島核電廠無法承受強震襲擊,臺灣核電廠可以嗎?據臺灣媒體透露,島內核電站的防震系數是0.3至0.4,最高可抵擋7級地震,而日本福島核電站的防震系數高達0.6,但在9級強震中仍受重創。
臺當局安全部門主管蔡得勝16日直言,任何地區面對9級地震,既有安全設施都難以應變,日本防災意識如此之高仍難倖免,臺灣也是一樣。
不過,福島核電廠此次核泄漏主要因海水灌入引起,專業人士指出,臺灣核一到核三電廠的地勢較高,位處海平面12至15米高的地方,這方面相對安全。
核四運轉延後一年
目前島內爭議的焦點在核四是否應停工。有憂心忡忡的居民組成“反核自救會”到“行政院”陳情,民進黨“立委”予以聲援,痛批核四“是非常嚴重的定時炸彈”,必須立即停建。
核四可謂島內最命運多舛的核電廠,1999年動工,兩年後被新上臺的民進黨當局勒令停工,光違約金就付了數百億元(新台幣,下同),後經高院審判復工,眼看年底就要運轉,迎頭撞上福島核危機。
核四停工與否,是個兩難抉擇。停工固然可保公共安全無虞,但2700多億元的工程經費就打了水漂,全由民眾買單不説,未來電能供應也沒了著落。
“行政院長”吳敦義15日在“立法院”表示,核四廠是否停工,還需謹慎研究,不過原訂今年底就將運轉的時間,將延後一年,不管如何,安全是無可比擬的原則。
複合式災難
原本以為牢不可破的核設施,竟因地震海嘯而破損,天災引發人禍,島內稱之為複合式災難。這一災難的發生讓人認識到,自然災害的頻率和規模,不是設計核電廠時所能預期,必須以更高的標準看待核安全問題。
為因應複合式災難,“內政部長”江宜樺表示,當局將調整今年的軍演計劃,將海嘯、輻射外泄等狀況加入,同時建設簡訊廣播系統,保證災難發生第一時間將訊息傳給民眾。同時,由於新北市聚集了3座核電廠,今年8月前將制定出大臺北地區的核電災變疏散計劃。
臺當局同樣面臨一場複合式危機,如何安撫民眾的恐慌情緒,應對在野黨的批評,處理核四是否停工的難題,都考驗執政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