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新聞 | 大陸之聲 | 本網快訊 | 大陸縱覽 | 臺灣 | 大陸 | 兩岸 | 新聞發佈會 | 港澳僑 | 國際 | 海外看中國 | 中外交往 | 七日回顧 | 體育 | 娛樂

臺當局教科書“去中國化”風波再起 各界反對

時間:2007-07-25 08:44   來源:

  臺灣“教育部”搞的“教科書不當用詞檢核”日前完成,檢核報告詳細羅列了檢核出來的“不當用詞”,總計不下5000個,包括“國父”、“國畫”、“國字”、“國劇”、“古人”、“中日(甲午)戰爭”、“兩岸”、“臺灣地區”等,教科書“去中國化”風波再起

  臺灣《中國時報》日前報道説,島內中小學教科書全面“去中國化”風波再起。原因是“國父”、“國畫”、“國字”、“國劇”、“古人”、“中日(甲午)戰爭”、“兩岸”、“臺灣地區”等詞,現在都被臺當局“教育部”列為“不適合用詞”,臺灣“教育部”要求島內教科書出版業者,分別將其“改正”為“孫中山”、“中國水墨畫”、“中國文字”、“中國京劇”、“中國古人”、“清日戰爭”、“兩國”、“我國(或臺灣)”等詞。消息傳出,島內輿論譁然,有識之士均表強烈反對和憂心忡忡。

  報道説,臺灣“教育部”半年前委託“臺灣歷史學會”進行“教科書不當用詞檢核”計劃,檢核對象含括小學、中學及高中各版本教科書。這個檢核計劃日前完成之後,“教育部”隨即函轉各教科書出版社“參考”。這也是“教育部”廢除“統編本”實施“審定本”教材以來,首次發函各教科書出版社,統一規範攸關“國家認同”的相關用詞。檢核報告厚約300頁,詳細羅列了現行臺灣中小學各版本教科書中被檢核出來的“不當用詞”,總計不下5000個。除了開頭所説的用詞,“臺灣僻處我國東南海域”的敘述不行,因為“這樣的説法是以大陸為核心,以臺灣為邊陲,明顯貶低臺灣地位”,而“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收復臺灣,所以後人尊其為民族英雄”的敘述也不行,因為“收復”和“民族英雄”都是“有爭議性的價值判斷用詞”,諸如此類,不一而足,臺灣“教育部”指示必須修改或刪除。

  臺灣當局加緊對中小學教科書全面“去中國化”的消息傳出,引起各方強烈關注和反彈。島內媒體報道説,中國國民黨文傳會主委楊渡7月21日表示,國民黨中央對此舉動除強烈譴責外,還將在泛藍執政的臺灣18個縣市全面抗拒。楊渡説,國民黨從馬英九到主席吳伯雄,已決定要結合泛藍18個執政的縣市首長共同行動,在地方上採用一套合乎“法律”和體制的教材,廣邀具有公信力的學者與各界團體參與內容編審。全臺家長團體聯盟副理事長林文虎痛斥,現在臺灣政治緊繃、族群對立嚴重,如果又急著將教科書中的“大陸”改成“中國”,情勢會更惡化。他強調,“政府不應將教育拿來作為政治的棋子”,後遺症會很大。絕大多數家長要“教育部”“不去搞這些無聊事”。臺灣高中康熹版歷史教科書主編、中國文化大學歷史系教授王仲孚抨擊“教育部”進行教科書檢核的做法,就是想要透過審查去干預教科書編輯的自由,讓他感覺仿佛回到戒嚴時期。島內有些教科書出版社收到這份檢核報告後,火氣更大,表示“教育部自己很爽,我們卻被整死了!”一名教科書業者説,每年都在修教科書,如修得有道理,沒話説;但這明明是政治認同的問題,用特定意識形態“檢核”教科書用詞。

  面對社會一片反對聲浪,臺灣“教育部國教司長”潘文忠趕緊出面“滅火”,他説,臺灣中小學教科書開放民編後,用詞混淆,對中小學生造成困擾。“部長”杜正勝發現這個問題後,才指示委託學者專家進行檢核。幾經琢磨,“教育部”決定委託臺灣歷史學會進行這項研究,因為較混淆的用詞,幾乎都是歷史造成的。他強調此舉是專業的研究,和意識形態無關,也無強制修改之意。但是,教科書出版商直言,“教育部”雖然表示“這只是參考性質”,但是“我們若不依照這種標準去編書,能通過‘教育部’審核嗎?”書商説,以後中小學教科書,恐怕都須全面“去中國化”。王仲孚説,審查權掌握在“教育部”手中,因此他主編的歷史教科書,最後還是會採用這項檢核報告所列的“應當用詞”,否則審查通過不了,影響了出版社的商機,他會對不起出版社。(記者 吳亞明)

  來源:《人民日報》 ( 2007-07-25 第10版 )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