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截圖。
相信很多的觀眾朋友,都聽説過黃埔軍校,這所民國時期的著名軍事學校,由於培養了眾多優秀將領而廣為人知。今天我們故事的主人公,就曾是一名黃埔學生,還曾經擔任黃埔軍校的校長。他,就是臺灣退役將領許歷農。
湖北省武漢市的一家酒店門口,在眾人的簇擁之下,我們見到了許歷農將軍。他的祖籍在安徽,今年已經92歲高齡了,但許將軍看起來身體健康,精神矍鑠。而畫面上,這個與他緊緊握著手的人,是聶榮臻元帥的女兒聶力。
一見到聶力,許歷農將軍好像有説不完的話。因為他又不禁回憶起了自己與聶榮臻元帥相處的往事。1939年,還沒到20歲的許歷農,進入了黃埔軍校,成為黃埔第16期的學員,而聶榮臻元帥,當時正在黃埔軍校擔任政治部秘書兼政治教官,成為了許歷農的老師。
許歷農:國軍的幹部都是黃埔出身的,共軍的將校也都是當年早期的黃埔師生。像我們聶主任的爸爸,黃埔老師,她是國軍的。
許歷農:也是領頭的。
許歷農:我的爸爸是國軍的,我不是國軍的。
聶力延續了父親與許歷農將軍曾經的師生情,最近幾年,許歷農將軍到大陸,只要有時間,聶力都會跟他見上一面,兩個人談談過往,聊聊兩岸交流,總是有説不完的話題。
許歷農:我們雖然講經過了這麼長的時間,仍然有部分的黃埔後裔,黃埔子弟,或者黃埔出身的黃埔師生,難釋仇恨的心態,彼此仇恨的心態,有一部分人,那麼我們也希望這部分人能夠一笑泯恩仇。
黃埔軍校指的是陸軍軍官學校,是民國時期的軍事學校。1924年,正是國共兩黨首次合作、國民革命迅速發展的時期,為了培養優秀人才來挽救民族危亡,孫中山在廣州親手創辦了一文一武兩所學堂,一所是國立廣東大學,也就是今天的中山大學,另一所,就是以培養陸軍軍官為宗旨的黃埔軍校。在學校的開學典禮上,孫中山做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説:“我們開辦這個學校,就是要用裏面的學生做根本,成立革命軍,諸位就是將來革命軍的骨幹。只有創立了革命軍,我們的革命才能成功。”
作為中國現代史上第一所以培養革命幹部為目標的新型軍事政治學校。黃埔軍校一方面積極推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教育,另一方面也介紹馬列主義思想,軍事與政治並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為中國革命培養了大量的軍事政治人才。
許歷農:黃埔培養的這些師生,黃埔出來的這些師生,奠定了國共來軍建軍的基礎,國民黨的幹部都是黃埔出身,大部分都是黃埔出身,而共軍早年的領導,也都是黃埔老師和黃埔學生。
一談起黃埔軍校,許將軍的臉上,就出現了會心的微笑。他高興地給記者講起了他剛剛入學時所看到的學校。
許歷農:我的黃埔軍校是第三分校,在江西,設備很簡陋了。你們都喜歡聽我講,報到的頭一天,先身邊環境,幹部、領導帶我們去看,説這裡是什麼,那裏是什麼,這裡是長官廁所,那裏是學生廁所,哪是什麼,哪是什麼?
黃埔軍校雖然採用大學的學制,但是紀律卻和軍規一樣嚴格。學校頒布了大量法規,從學習、訓練,到吃飯、穿衣等日常細節,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規範,並設立了配套的懲罰措施。
許歷農:在軍隊裏面這些很嚴格的。剛進去,18、19歲小孩子,哪懂得那些,也不習慣那些,我就跑錯了,跑到長官廁所裏去小便了,抓著了,抓到就罰立正,罰站。我講這個事大家都好笑,都認為這很有興趣,那時候很艱苦,生活也很艱苦,跟士兵一樣。
許歷農還告訴記者,讀書的時候,學校把一個舊炮臺,變成了學生們的禁閉室。一旦犯了錯誤,就要在這裡關禁閉。作為黃埔學子,許歷農將軍參加過抗日戰爭。
許歷農:國共合作共同來抗戰啊。那時候共産黨很重要的就是把紅軍番號都改了,改成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八路軍是從這開始的,國民革命軍地八路軍,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新四軍。宣稱我們接受蔣委員長的領導,共同抗戰。但是那時候民心都非常振奮,國共合作打日本人。
後來他隨著國民黨的軍隊去了臺灣。黃埔軍校也遷往了臺灣,他成為了學校的校長,也擔任了臺灣防務部門總司令、臺軍政治作戰部主任等職位。許歷農説,幾十年過去了,曾經的黃埔精神已經深入到他的血脈之中。
許歷農:其實講黃埔精神是犧牲精神,是負責精神,是團結精神,我講最重要的黃埔精神是親愛精誠的精神,黃埔的校訓叫親愛精誠,你知道。這親愛精誠就講,黃埔出身的,黃埔出來的,于兄于弟,于手于足,説到于兄于弟,于手于足,應該再加上一句,兄友弟恭。在這種情形之下,黃埔見面了面,那就像自己家人一樣。
就是在黃埔精神的指引下,1993年,許歷農將軍退役之後,全心投入到了兩岸的交流活動當中,很多人都勸他,年紀大了,不要那麼累了。但是他説,他心裏很著急,他想要努力促成兩岸的和解,不能再拖了。
許歷農:以前的英國首相丘吉爾將軍講,你為了現在,老是跟過去糾纏不清的話,你會失去未來,這句話講得很有意義。美國有個作家叫克利夫蘭,他也説過一句話,他講的趕緊的,和你過去和解,和你過去和解,就是你過去有什麼不好的,趕緊給它和解,不要讓它搞砸了你的當下,就不要把當前的事情搞壞了。
許將軍説,在他的心裏,對兩岸的和平統一,一直有著熱切的期盼。最近幾年,民進黨一直在為兩岸交流設置障礙,其實,大家真的接觸了,有交集了,一切也就沒有那麼難了。
許歷農:兩岸人民彼此都認同,我們很多領導到南部去都感覺到很溫暖,對我們都很好啊。我們帶一些人到大陸來訪問,也很好啊,不像民進黨講的那麼惡劣,這是不難。難在什麼地方呢?難在兩岸可能都有若干教條派,這些人,比如臺灣的“臺獨”,“臺獨”他一定反對,反對兩岸,都反對兩岸的交流,我講難就難在這裡。
在許歷農將軍的積極奔走之下,2010年5月,首屆“中山黃埔兩岸情”的論壇在臺北舉行,來自各地的黃埔校友和後代,以及專家學者共將近300人參與了論壇。這是在首次在臺灣舉辦的兩岸黃埔校友大聚會。他説,兩岸的交往就如同黃埔精神一樣,應該互相接納,一笑泯恩仇。
許歷農:因為兩岸領導人的理念不同,兄弟鬩墻。不管用什麼方式爭鬥,超過了半個世紀,到現在超過半個世紀。我認為,我認為現在應該一笑泯恩仇,相逢一笑泯恩仇,相互接納。
在這次論壇舉辦期間,還有一個故事,是鮮為人知的。在論壇召開的那一天,已經90歲高齡的許將軍病倒了,發起了高燒。這對於年輕人來説也許還能扛一扛,但對一位90歲的老人而言,就有很大風險。朋友都勸他以身體為重,但他仍堅持要親眼見證這次黃埔人的盛會。論壇開幕式結束之後,他才在家人的堅持下去了醫院。而今年的6月 ,“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還將在北京舉辦第二屆,屆時將有更多的黃埔人在大陸敘情緣、話發展。
許歷農:你想我們今天兩岸的炎黃子孫,應該把過去的恩怨情仇拋棄掉,團結起來,發揚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的未來來共同奮鬥。
最近幾年,許將軍每年都會到湖北省武漢市,待上一段時間。因為他的女兒,現在定居在了這裡。他説,在武漢有他的家,有第三代、第四代。在這裡,他感覺很溫暖。
許歷農:湖北有我的第二代,有第三代,還有我的第四代,我常常跟人講,我們在湖北有個第五代,他們都講有可能,有沒有可能沒關係。所以我同湖北的關係(很好)。
在武漢期間,許將軍會經常去逛逛辛亥革命的舊址遺跡。像是鄂軍都督府舊址、辛亥首義烈士祠、起義門城墻等地,他説自己親身見證了武漢的變化。
許歷農:2002年吧,02年第一次到武漢。那次我到武漢,我感覺到武漢也很不錯了,比臺灣,比臺北差一點。慢慢的,每次來都每次不同,每次來每次不同。
今年武漢將舉辦一系列紀念辛亥革命百年的活動。作為黃埔軍校的畢業生,許將軍希望,辛亥百年紀念能為兩岸搭起另一座精神的橋梁。
許歷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推翻了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專制的體制,建立是一個民主共和,這很重要。假設沒有辛亥革命,也沒有今天的國民黨,也沒有今天的共産黨。所以它的意義就是開啟了中華民族的一個新的局面,我想這是它重大的意義。
在採訪結束之後,許將軍邀請我們跟他一起,去為專程趕到武漢看望他的聶力將軍送行。儘管下著雨,溫度很低,許歷農將軍卻堅持要把她送上車。兩個人的背景似乎也將會定格在,兩岸交流的歷史當中。(海峽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