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觀光産業近來利多不斷,近日,大陸又宣佈赴臺個人遊即將啟動,隨著島內觀光産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其發展也具備從服務面向擴及生産面向的條件,以延伸此一潛力無窮的在地化商機。臺灣《經濟日報》今日刊載社論指出,除了提升觀光産業鏈的供給能量之外,延伸其在地商機是另一重要課題。未來,臺灣觀光産業將可每年引進1,000萬人次旅客,這麼多外來旅客的消費若能由食、宿、交通,擴及臺灣工業産品的消費,將可使整個價值鏈變得更長、更厚,而其間的整合及配套,也需要當局儘速規劃。
全文摘編如下:
島內觀光産業近來利多不斷,這幾年臺灣最大旅客來源的大陸,上周宣佈新開放措施,包括開放陸客赴臺個人遊,並新增兩岸航班及航點;這兩項措施的放寬,無疑將為觀光産業注入更多活水,尤其是自由行,將創造全然不同於以往的新模式,不只與觀光關聯的餐飲、住宿、交通運輸各業摩拳擦掌,連重要景點所在的地方政府也加入搶客。觀光産業是典型讓民眾有感的在地産業,如今隨著産業規模的擴大,其發展也具備從服務面向擴及生産面向的條件,以延伸此一潛力無窮的在地化商機。
從簡單的市場供需來看臺灣觀光産業的發展,未來需求面的高速成長明確可期,主要就是兩岸關係和緩,大陸逐步放寬民眾赴臺旅遊;最新的措施即是開放上海、北京與廈門民眾來臺自由行,福建人民則可赴臺灣離島自由行,首發團訂本月28日成行。直航方面,雙方航班數將由每週370班增至558班,直航航點也擴及鹽城、蘭州、徐州、黃山及臺南等城市。在航班大增下,預期直航機票應會調降,大陸赴臺旅客人數也將快速增加。
依據統計,自2008年7月開放赴臺遊迄今,大陸赴臺旅客已由2007年的30.7萬人次激增至去年的163萬人次,佔赴臺旅客總人數的三成,預估今年將超過200萬人次,當局並訂下2015年佔赴臺旅客總人數1,000萬人次五成以上的目標,即500萬人次。
不只大陸游客赴臺大增,近年其他地區赴臺旅客也明顯成長。依據統計,2007年海外赴臺旅客有371萬人次,2010年時達556萬人次,今年目標是700萬人次,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吳敦義更期許以每年增加100萬人次的速度,在二、三年後就達到1,000萬人次,近乎2007年的三倍。再者,世界觀光組織估計,在民眾所得提升及資訊普及下,國際觀光旅客人數將倍增至16億人次,亞洲市場成長最快,促使東亞各國積極發展觀光産業爭食。
然而,從觀光産業的供給面來看,臺灣能否提供足敷需求的高品質觀光服務,卻是令人擔心的,使觀光産業的商機看得到,卻不儘然全吃得下來。這可以有兩個面向的思考,一是觀光産業鏈的供給能量,另一是在地商機的延伸。第一項是大家現在常討論的,並有三個問題需要當局優先改善。
首先是大量旅客赴臺的住宿問題。以臺灣現有觀光旅館數量,恐只能勉強應付目前所需。雖然在興建中的觀光旅館有40多個,但要在三、五年內滿足成長近三倍的旅客量,很可能是遠遠不夠的。因此,當局應積極向海內外觀光業者招商,並因土地開發與旅館興建需要地方政府的協助,當局應有一致性協調,以提升興建效率。再者是觀光景點的規劃不足,包括觀光動線、食宿與公共設施等,一旦觀光客大量涌現、應變不及,將使觀光品質大幅下降。因此,觀光景點與公共設施的改造也須加速。此外,觀光業是人力密集産業,觀光品質的良窳與提供服務者的素質高度相關,如何強化觀光從業人員的訓練亦是當務之急。
提升觀光産業鏈的供給能量之外,延伸其在地商機是另一重要課題。臺灣2,300萬人口的內需商機實難謂大,製造業的産出多出口海外;未來,觀光産業將可每年引進1,000萬人次旅客,這麼多外來旅客的消費若能由食、宿、交通,擴及臺灣工業産品的消費,將可使整個價值鏈變得更長、更厚,而其間的整合及配套,也需要當局儘速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