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蔡英文開始所謂旨在“鞏固邦誼”、深化“邦交國”合作的拉美四國訪問活動——“英捷專案”。除了訪問宏都拉斯、尼加拉瓜、瓜地馬拉和薩爾瓦多,9天8夜行程中,她還分別過境美國休斯敦和舊金山。行前,蔡英文在機場宣稱:“在這趟訪問中,我不只將和‘友邦’元首們會面,也會把握機會跟其他國家的元首、代表互動、交流,向國際社會展現臺灣是一個有能力也有責任感的合作夥伴。”
“來回途中蔡英文均要過境美國,最令人關注的是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是否會和蔡英文會面,這是北京全面考驗特朗普的機會,看他是否會冒著惹怒北京的風險,進一步和臺灣交往。”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稱,此前有分析人士表示,儘管可能會令北京惱怒,但是特朗普負責亞洲政策的顧問和蔡英文見面,是不令人驚訝的。臺灣“中時電子報”稱,去年12月初,特朗普接了蔡英文的道賀電話,這是自1979年雙方“斷交”以來首次進行直接通話,在國際上掀起風波。有了此先例,這次過境美國,“任何意外都不能排除、隨時可能發生”。
當地時間7日上午,蔡英文抵達休斯敦,輿論最關心的問題也有了答案。特朗普過渡團隊發言人傑西卡 迪托向美聯社證實,在蔡英文過境期間,特朗普將不會與她會面,特朗普團隊的成員也不會。報道稱,不過,北京仍將密切審視蔡英文此行,留意特朗普團隊冒著激怒北京的風險與臺灣進一步接觸的任何跡象。蔡英文可能低調過境美國,避免進一步加劇與中國大陸的緊張。“我認為臺灣與美國希望這次過境保持低調,”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亞洲問題專家葛來儀説,“激怒北京什麼也得不到。”
在《洛杉磯時報》看來,美方沒有讓蔡英文在紐約過境,“顯然是向中方的壓力低頭”,因為相比休斯敦或舊金山,在紐約與美國政客會面更容易。文章同時表示,如果特朗普或其未來內閣成員與蔡英文會面勢必激怒北京,招致憤怒的報復。不過,島內媒體更沉溺于美方的“高規格禮遇”。臺灣“中央社”稱,美方對蔡英文高規格禮遇,由美國國務院外交安全局負責安全,除全程交管、警車開道外,當地美術館更是清空3小時,讓蔡英文參觀30分鐘。“蔡英文過境美國,這些政要全來了”,臺灣東森新聞臺8日則以此為題羅列出與蔡英文會面的美國政客:美國聯邦眾議員喬 巴頓、布萊克 法倫索爾德等人;當地時間8日,蔡英文還將與美國議員特德 克魯茲、得克薩斯州長阿博特會面。
據了解,一些旅美華僑社團發表聲明,質疑蔡英文的過境目的。聲明表示,蔡英文會見美國國會議員,可見她的所謂“過境”並不是普通意義上的過境停留,而是將此視為一次政治訪問。
然而,不能與特朗普團隊會面,島內有些人恐怕要失望了。綠營媒體《自由時報》8日刊發文章,鼓動蔡英文“過境外交”可以“更積極些”。文章稱,蔡英文第二次出訪“邦交國”,與去年6月“英翔項目”不同,當時美國總統大選尚難分難解。如今美國不僅政黨輪替,特朗普上臺將政策大轉向,與亞太國家關係面臨重新啟動,蔡英文在美期間也應善握“過境外交”契機,深化臺美關係,不必過於綁手綁腳。此前,臺“總統府”資政、“臺獨”大佬辜寬敏甚至異想天開,宣稱“若美不反對,臺灣可期待加入聯合國”。在《自由時報》報道後面,有網友留言質疑:“本土派還想衝撞嗎?留下什麼?不知從過去的失敗中得到教訓?‘外交’不細膩操作,只有被打臉的份兒。”【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環球時報記者 張旺 魏輝】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