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自由時報》12月6日報道,“綠委”邱志偉6日在臺“立法院”召開“國機自造促進産業升級”公聽會。與會臺“中科院”(中山科學院)副院長馬萬鈞表示,過去高教機自造投入高端研發非常少,未來的自造,應努力研發高端系統零件,即刻就要進行。
馬萬鈞指出,新産品可分為關鍵技術研發、設計、製造,以及後勤維修四大階段,“自造”要在此脈絡下討論。研發設計需花錢投資,製造及後勤則是賺錢項目。要走低階組件代工或高端研發、製造,“自造”的發展應是後者才對。
臺“經濟部工業局”金屬機電組組長沈維正説,“中科院”及漢翔公司預計2019年完成首架原型機。臺灣現在就有製造IDF的能力,建議“中科院”及漢翔公司協助整合島內航空産業,共同研發關鍵技術,提升研發能力。
“經濟部航空産業發展推動小組”主任陳進明指出,臺灣去年航太産業産值超過1000億新台幣,成長超過9.6%,未來加上自造,若能加強供應鏈合作,長期對航空産業會帶來正面發展。
漢翔航空工業公司副總經理杜旭純説,漢翔對“自造”有完整規劃,首架原型機要先完成,島內欠缺的關鍵技術會先外購,島內能提供的部分,會將製程留在島內生産。
“航太工業同業公會”總幹事閻鐵麟表示,對此樂觀其成,無論“自造”或僅僅是“在臺製造”,都少不了與外面合作,可利用合作提升産業能量,自造空軍高教機預算高達686億新台幣,至少會有3倍效益,超過2000億新台幣産值絕對沒問題。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