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朱立倫已經表態不參選2016,使得本來撲朔迷離的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似乎有了較為明朗的局面。相較于希冀透過參選達到製造議題、拋磚引玉的洪秀柱、楊志良兩組人馬,以及民調始終低迷的吳敦義,“立法院長”王金平的動向始終引人關注。
王金平參選的動機與意願似乎越來越強烈,這可從對此議題的談話中得到窺視與驗證:從原先“沒有説要選,也沒有説不選”,以及“各方面都在考量”之説,一直到近日説明“不會拖到5月16日國民黨‘總統’初選領表及連署截止日才宣佈決定”。顯然,國民黨內客觀情勢的轉變才是促成王金平下定決心的關鍵。
號稱臺灣政壇“長青樹”與“不倒翁”的王金平,擁有豐沛的關係網路與政治資本,“馬英九沒朋友,王金平沒敵人”鮮明地刻畫了王的政治性格。雖然王金平挾其身段柔軟、態度謙遜的優勢投入選戰,但對其而言這場選戰仍存在許多限制與挑戰。
就政治資本的轉換而言,王如何將其“立法院”的實質影響力以及綿密黨政關係進一步換成選票應為重點。王代表的是傳統的選舉風格,國民黨運用基層組織進行複式動員的選戰形態,在去年“九合一”選戰已面臨崩盤的結果,因此,在面對公民社會崛起、選民結構大幅轉變以及擅長操作文宣戰的民進黨的重圍,74歲的王金平如何包裝形象、掌握議題,從而獲得中間與青年選民的青睞,自然有其難度。
此外,王與李登輝或民進黨若干政治人物的深厚交情,是否將成為深藍支援者的心理障礙有待觀察,因為這個現象始終成為藍營內部的政治矛盾來源。有論者批評王金平並未扮演好主持“立法院”議場的中性角色,使得許多重大法案總被民進黨以少數杯葛或癱瘓議場的方式予以否決,最後導致國民黨在兩岸議題中無所作為,甚至造成執政無能的形象。某些激進評論者與媒體名嘴甚至認為,王的政治資本主要是來自於穿梭在藍綠之間的朝野協商或是密室交易,這也使得民進黨無形累積更多對抗的能量。這種結構性的矛盾,最終埋下“馬王政爭”與“太陽花學運”爆發的導火線,同時也埋葬了國民黨執政的優勢。
由於含淚投票並不是藍營選民的投票行為,未來王金平若代表國民黨力拼2016“總統”大位,如何獲得馬英九的支援,甚至獲得深藍選民的諒解與支援,嚴峻考驗著王的政治智慧。值得觀察的是,馬英九雖陷入政治“跛腳”的困境,但手中仍握有行政資源與一定政治能量,作為“馬王政爭”的輸家,王如何運用政治技巧化解心結,或至少不讓馬扮演消極扯後腿的角色,實為艱巨的難題。
最後,王金平雖具有高超的政治手腕,也熟悉議場的權力運作,但在兩岸議題與臺灣重大公共政策始終欠缺具體的論述。過去王可因其“立法院長”的身份,使其不對“九二共識”、服貿協議、兩岸監督條例與核四議題有所表態,因此反倒擁有某種超越朝野的政治高度與模糊,但一旦成為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恐將在這些爭議議題中面臨“講清楚,説明白”的是非選項,對於政治議題的闡述以及公共議題的客觀詮釋,也成為未來日將成形的“王團隊”的挑戰。“抽象不足以具體,具體不足以含括”是邏輯學上的兩難,擔任“立法院長”與“總統”候選人的王金平,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戰略平衡,應該是當務之急。此外,由於“總統”大選與“立委”選舉一併舉行,王金平如何同時在兩條戰線中帶領國民黨對抗強悍、好整以暇的民進黨,所謂“贏得選舉的策略”究竟為何,王金平準備好了嗎?(民進黨前“中國事務部”副主任、海峽導報特約評論員張宇韶)
[ 責任編輯:李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