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面對陸韓FTA,臺灣下一步該怎麼走?

2014年12月22日 11:05 來源:環球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發表評論説,韓國積極與全球主要經濟體簽訂FTA,過去幾年分別與美國、歐盟與東協等簽署了FTA,若陸韓FTA簽署後,全球14大經濟體韓國簽了11個,韓國全球佈局就可大抵完成。

  審視陸韓這次簽署的FTA概略內容,雙方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等22個領域達成協定。在貨品貿易方面,兩國貨貿自由化比例均超過稅目的90%、貿易額的85%,在未來20年降稅期間關稅將降為零,內容並不僅是架構協議,而是會立即降稅,一旦生效勢必對其周邊國家造成排擠效果。臺灣與韓國在經濟、産業、産品與市場處於高度競爭與重疊現象,如面板、紡織、工具機、石化等,中國大陸是臺灣最大的出口地,對臺灣産業衝擊之大更不容輕忽。

  至於服務貿易方面,雙方協意識場開放先以“正面表列處理”,待協議生效後,再以“負面表列”方式進行後續協商,大陸對韓國開放行業甚至包括金融、電商與通信等,藉由法律與制度性保障機制,韓國企業進軍大陸市場將更簡便,更具優勢。

  日本貿易振興社(JETRO)估計中韓簽署FTA之後,韓國對大陸出口會增加277億美元,而日本産品將因為被韓國産品取代而減少對大陸出口53億美元。而中華經濟研究院評估,陸韓FTA生效後,臺灣GDP可能減少0.5%,總出口減少37.5億美元,總産值減少89億美元。若無適當對策,陸韓FTA生效3至5年,韓國企業藉由大陸服務業市場的紮根,將進一步擴大市佔率,衝擊臺灣國際分工體系的角色,臺灣産業將逐漸喪失競爭力。

  眼看韓國在全球及大陸市場攻城掠地,侵蝕臺灣原有出口市場,讓臺灣在競爭力及出口比率下降,臺灣卻因政治紛擾與特殊國際地位,除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臺灣與新加坡經濟夥伴協定(ASTEP)與臺灣紐西蘭經濟合作協定(ANZTEC)外,經貿合作成果乏善可陳,ECFA後續的兩岸服貿協議尚停擺在“立法院”會內動彈不得,兩岸貨貿協議亦是遙遙無期。

  面對嚴峻情勢,臺當局與民間各界都應拋棄成見展開對話,及早因應才能免於臺灣全球經貿地位不斷邊緣化的窘境。

  首先,在國民黨“九合一”選舉失利後,已難以單獨完成“服貿協議”的審查及“貨貿協議”的談判,朝野應立即協商,建立共識,同時考量服貿深入民眾生活面,影響面較廣,社會歧見仍多,建議“貨貿協議”應優先推動,盼能在面板、紡織、石化與工具機等關鍵産業爭取優於或比照韓國所獲得的優惠,減少産業所受的衝擊。

  其次,臺當局除與大陸進行ECFA後續協商外,當局也應尋求與其他主要貿易夥伴,如日本、美國與東南亞等國家,建立溝通平臺,積極接洽或協商,同時也應加速法令鬆綁、市場開放程度,創造雙邊簽署經濟合作協議、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或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有利契機。

  最後,區域經濟整合已是全球經貿發展主流,陸韓FTA零關稅主要適用範圍在“自由經濟示範區”,陸方是“上海自由經濟示範區”,韓國的對口則是“仁川自由經濟示範區”,臺灣要促進自由貿易,取得WTO或其他國際組織的認定,“自由經濟貿易示範區設置條例”應儘速通過。未來臺灣可透過六港一空的自由經濟示範區與全球對接,除實體園區外,更應著重非實體面的建設,如法規鬆綁與制度創新,進一步擴大示範區的自由化與開放程度,讓人和錢可以回來。

  未來臺灣必然遭遇更大的貿易競爭與困難,臺灣不能只執著于陸韓FTA對臺灣貿易的影響,而是朝野拋棄成見、凝聚共識,提出長遠的國際貿易計劃因應,也許臺灣的FTA不一定是簽的快的,但是卻希望是簽的好的。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