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4日評論文章認為,未來馬英九一年多任期內沒有兩岸領導人會晤的希望“並不準確”,只要有適當的場合、符合雙方身份以及都懷抱鞏固兩岸和平、深化共同發展、振興中華民族的誠意與決心,那麼“習馬會”非無可能。
原題《再談“馬習會”順理成章的途徑》,全文摘編如下:
國共兩黨溝通平臺主要的機制是兩黨頂層會談,其他機制還有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俗稱國共論壇)、地方黨際交流等。兩黨平臺建立於2005年4月,當時舉行了首次兩黨頂層會談(胡連會)。其後,此項會談每年都舉行,對於兩黨之間的政治互信極具意義。
2009年10月馬英九齣任黨主席後,委託吳伯雄以榮譽主席身份先後和大陸領導人進行年度性會談,唯到目前為止,今年尚未舉行兩黨頂層會談。在兩岸關係既處於65年來最佳時刻,又面臨如何一步推進和平發展,以及今年出現一些干擾臺海局勢的情況,兩黨頂層會談尤顯得重要。
同為兩黨平臺機制的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始於2006年辦了兩屆,其後每年一屆,共已9屆,總計獲得159項結論。迄今大多兩岸制度性協商的議題及各界所盼望的合作項目,都曾在國共論壇中討論或獲得結論,對於兩岸的互利互惠起到凝聚共識、支援制度性協商的作用。唯有今年尚未舉辦此一論壇。
原本論壇的設計是在兩岸輪流主辦,但民進黨執政時禁止大陸官員來臺出席,至國民黨執政後也未曾規劃在臺舉辦,所以歷屆論壇都在大陸辦理。這固然有違初衷,卻給兩黨平臺與兩岸關係提供了創新與突破的契機。
金門、廈門曾是兩岸軍事對立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如今已成和平通道,因此,若首次在臺舉辦國共論壇,那麼無論從排除干擾因素、象徵兩岸和平的角度來説,金門都是理想地點。屆時國民黨主席借此出席就猶如在臺灣各地出席黨務活動一樣,乃天經地義、理所當然,誰曰不宜?同時,大陸領導人以黨的總書記身份前來參加,而二人又各具兩岸領導人身份,歷史空前的兩岸領導人握手對話也就自然成局了。
國共兩黨溝通平臺的政治基礎是“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兩岸制度性協商互信基礎是“九二共識”。一旦成局的“習馬會”當然是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並再確認,將對維護兩岸關係不偏離和平發展正軌形成最牢固的保證。
[ 責任編輯:范斯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