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民互動”漸成中國新風 資訊渠道仍需疏通

時間:2009-09-16 09:2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近日,國家統計局詳細解釋網友質疑工資“被增長”;教育部公開解答了44個漢字“整形”的原因……

  如今,民眾的質疑不再“有去無回”,官員也不再來回“踢皮球”。在中國,官民互動,漸成趨勢。

  網上交流特親切

  “汪帥”、“華哥”、“楊平同學”……平時嚴肅的官員在網上被網友起上了昵稱。

  據人民網統計,截至今年7月,“地方領導留言板”一年內有網友留言33萬條,29位省委書記、省長公開回應網友留言,61位地市級領導公開答覆網民聲音,4000項網友問題得到落實解決。

  官員上網蔚然成風,網上互動絡繹不絕。

  6月20日,署名為“失望的遼西北志願者”在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上給遼寧省委書記張文岳留言,説自己曾是派往遼西北計劃的大學生志願者,現今參加事業單位考試,但志願者應有的加分卻無著落。7月16日,這位網友再次留言,表示問題已經解決:“張書記您好!我是之前遇到困難的志願者,得益於您的親自過問,我的問題都解決了。”

  此外,廣東的奧一網、江西文明網等地方網站也設立了官民交流的平臺。奧一網“廣東省網路問政平臺”上,網民可以直接給省委書記、省長、省直機關及21地市官員留言。在江西文明網的“民生留言板”,網友可以選擇“線上”、“短信”、“部落格”三種方式給“父母官”建言獻策。

  網路最大限度的拉近了官民距離。網上互動也讓網友備感親切。天涯網友“小豬貝貝” 説:“在網路世界裏人人平等。管你是大官小官,上來也就是網民一個。”

  也有網友表示了對網上官民交流的期望。網易網友“zhenfashi”留言:“‘研究熟悉網路,善於運用網路,學會用網民接受的語言和方式開展網路交流,是現代領導幹部必須掌握的一門學問’希望不是一陣風,希望能夠真正解決問題。”

  工作站讓互動常態化

  8月27日,又是北京市海澱區清河街道毛紡南小區區人大代表工作站接待居民的日子。

  這是北京首家人大工作站。每月最後一個週四的上午9時到11時,都有2位海澱區人大代表來到這裡,傾聽百姓心聲。

  這天,值班的代表是蘇文忠和祖硯銘。正碰上4位老人一起過來反映問題。他們先談到附近建築施工的問題,再説到汽車夜半違規鳴笛,以及超載車輛在小區行駛等一些擾民問題。

  蘇文忠一邊仔細詢問問題,一邊向老人承諾會儘快向有關部門反映。其中的一位劉大爺感嘆到:“人老了,受不了這麼大的噪音,所以就想提提。希望代表們向上反映一下,儘快解決。其實,大夥兒對他們的工作都挺滿意的,也確實解決了一些問題。”

  人大清河街道工委辦陳原梅説,工作站成立大半年來,老百姓反映的情況從房屋拆遷到子女上學,都是涉及民生的問題。“有時候,還有其他轄區的居民也跑我們這兒反映問題。”

  她表示,工作站會盡力為百姓解決困難。比如,轄區的環境治理,就作為重點工作對象。但有些問題是由於政策缺失引起的,“我們一時解決不了,也會向上反映,以引起重視”。

  不僅在北京,全國各地都有人大社區工作站。早在2006年,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就在金陵路社區設立了人大工作站;2007年,安徽省蕪湖市三山區的三山街道三華社區有了人大工作站;今年4月,遼寧大連市中長街道也成立了人大工作站……工作站定時定點開放,讓百姓與人大代表面對面。

  資訊渠道仍需疏通

  隨著官民互動的加深,民意能夠上達,上情能夠下傳,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官民互動的常態化、制度化等課題仍然值得探究。

  在南京某高校大三學生小程看來,官民互動就應該做到普通民眾的情況能夠儘快傳達上去,領導決策能迅速落實。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主任楊光斌認為,當前官民互動最大的障礙是,資訊在自下而上的傳遞中受到體制上的限制,真實資訊有時會被截留。

  為最大限度地使民情通達,各地政府採取了公開領導電話、官員開博、市長接待日、市長熱線、官員大接訪等多項舉措。有網路調查顯示,逾七成受訪者認為諸如雲南公佈領導電話、廣東官員開博與網友交流等,應向全國推廣。

  “官民互動阻力來自於舊體制的慣性,要做好官民互動,最重要的事就是讓老百姓參與到官員選拔中來。網際網路、聽證會、傳統的蹲點調查都是有效的渠道。”談到如何進一步深化官民互動時,楊光斌説,學術資源也很重要,應該調動學術管道進行民意調研、商討對策。(記者賴睿 陳臣 岳雅風 陸如東)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臺灣新聞 兩岸新聞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