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伯雄在第四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開幕式上致辭全文

時間:2008-12-20 13:22   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12月20日消息 第四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今天上午在上海開幕。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在致辭中指出,兩岸能夠走到大發展、大交流的時代,我們一定要好好地珍惜這樣的基礎,加緊創造條件,為兩岸人民、企業謀取更大的福祉。

  全文如下:

  尊敬的賈主席、我們最敬愛的國民黨連榮譽主席伉儷、尊敬的俞書記、尊敬的韓市長,以及王主任、陳會長,在座所有參加論壇的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早。

  這是一個令我終身難忘的一個場面,第四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這次在上海舉行。今年是具有非常特殊意義的一年。大陸方面改革開放30週年,績效是有目共睹的。在臺灣經過兩次激烈選舉,政黨輪替,國民黨再次取得執政地位。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在這裡舉行論壇,具有非常特殊的意義。12月15號,我們看到“大三通”終於實現,看到很多的輪船,看到了很多的包機,舉行熱鬧的啟航典禮。通郵也同時完成。我們內心覺得非常欣慰。  

  昨天,我在家裏還悠閒地吃完早飯,看完報紙,到機場坐10:10分的包機,上海降落還趕得上吃中飯,這對我來説是非常奇特的一次經歷。彼此一日生活圈終於實現。這是過去很難想像的一件事情。但是,在這一刻,我們也有很多感慨。這段過程走得並不容易,這個結果得來不易。

  我們如何來好好珍惜目前兩岸發展的契機。可以説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産黨這幾年在重要的會議上拿出擔當、勇氣和決斷力,才開創了今天這個局面。我們必須記得2005年,當時國民黨主席連戰先生和平之旅,我躬逢其盛,在與胡錦濤總書記的會談中,雙方提出對兩岸和平發展的五項願景,這五項願景變成中國國民黨的黨章。所以我們的黨章現在很明確,所有努力的目標都是遵照黨章的目標來推動。

  過去60年,回想兩岸的關係,非常得不平凡。國共內戰的糾纏、軍事衝突,我們也度過了冷戰時期的“不接觸、不談判”,而在上世紀結束前的10年,我記得是1991年,總算建立了“海基會”、“海協會”的協調機制。解決了兩岸初步的交流所帶來的問題。但是好景不長,由於我們所眾知的原因,尤其這八年國民黨在兩岸協調溝通的管道實際上已經中止。所以在我們重新執政以後,我們覺得如何趕快恢復海基、海協的協調,反倒是非常迫切的一件事情。 

  5月28號,我率領中國國民黨代表團和胡總書記有一個非常深入而坦誠的交換意見。當時胡總書記也對我們希望恢復兩會協商深表誠懇,他用很堅定地口氣説,用最快的方式讓它實現。我沒有想到快到第二天我們就看到海協會的新聞發佈會。6月第一次“江陳會談”達成兩項協議,就是開放大陸觀光客到臺灣旅遊及週末包機。今年10月陳雲林會長第一次到臺灣來,江陳的二次會談有四項協議,包括今天實現的“大三通”。

  這些協議帶給兩岸人民非常大的利益支援。雖然陳會長在臺灣訪問中也有受到困擾,也有反對的聲音,但是根據我們民意的調查,對這六項協議的達成給予高度贊成。而陳會長在臺灣所做的表現,臺灣人民也認為他是可圈可點。所以今天我們覺得我們雖然一步一步都有困難,但是我們的方向是絕對正確的,標誌著兩岸關係正往和平方向發展大道上邁進,影響將是深遠的,利益也會擴大。兩岸人民都將獲其利,甚至通過兩岸雙方共同的努力,把互利開展,也促進海峽兩岸的穩定,深受世界各國的歡迎與肯定。

  今年5月27號在我到北京之前,我在南京中山陵向我們永遠的總理孫中山先生致敬,當時我沒想到應邀用毛筆字寫字,我當時寫了八個字“天下為公、人民最大”,而“人民最大”是我們在臺灣經過兩次選舉勝利以後,我們用謙卑的態度、感恩的心情所寫的。有些人擔心“一黨獨大”的問題,我説,黨可以變得很大,也可以變得很小。所以這八個字不是應景的文章,而確實我們體會到孫中山先生博愛的精神,並時時刻刻掛念人民的需要,苦民所苦,急民所急。今天我們的國民黨如果在臺灣不能重新執政,兩岸的局勢實在是令我們無法想像。 

  在5月28號我們見到胡總書記的時候,正是四川發生大地震的時候,當時大陸上下都在忙著救災,但是在這樣忙碌的時候,胡總書記和我們展開了會談。而臺灣的人民以及在大陸的臺商都表現出發自內心的關懷。我從那一次地震發生以後,充分感受到了什麼叫做血濃于水。是很自然、自動的。我相信這種血緣感情是任何力量沒辦法抹殺的。我們雖然無法避免天災巨變,但是我們可以努力避免戰爭。這就是我們當時發自內心的想法。

  8月23號我到金門,感慨非常多。46年前,我當兵就是駐守在金門,當時我後面的兩個炮鎖定廈門車站。如今看到金門和廈門變成兩岸人來人往的重要的地區,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是非常安慰的。兩岸的民航客機、海上貨輪終於可以截彎取直,方便我們貨暢其流,這不是我們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嗎?所以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的確做了關鍵的決定。兩岸關係可以用一句話加以形容,“柳暗花明又一村,撥雲見日現光明”。兩岸能夠走到大發展、大交流的時代,我們一定要好好地珍惜這樣的基礎,加緊創造條件,為兩岸人民、企業謀取更大的福祉。這也是我們繼續召開論壇的意義所在。

  過去這半年我們固然掌握了歷史的契機,修復挫折倒退的兩岸關係。但是我們目前也看到全球性的金融海嘯,甚至是經濟的衰退,使得有些國家經濟蕭條。這次論壇的主題,包括討論金融領域的合作以及經貿領域的合作等問題,都是契合目前的需要。深盼與會專家學者、企業界代表能夠貢獻所學,讓這次論壇的共識與建議更具有可行性。鄙人也想在這裡提供幾項意見來拋磚引玉。

  第一,共同合作應對金融海嘯的衝擊,探尋可行的模式,在金融經濟方面相互支援合作,尤其面臨廣大的臺商最缺乏的融資問題,我們有具體的方案來支援臺商企業繼續在這裡發展。 

  第二,相互開放對方來參與彼此擴大內需、擴大公共合作的工程,兩岸在公共工程的發展,相互開放對方參與相關投資及工程興建,引進對方的資金、工程經驗、工程管理以及工程技術。

  第三,希望能夠加強推動大陸觀光客來臺觀光。從7月4號開始,大陸觀光客到臺灣人數比我們預期的要少,我們深切地檢討這些原因,有些是在大陸方面的因素,有些是在臺灣方面的因素。我們大家應該加以檢討、改進,讓大陸觀光客能夠在“大三通”完成以後加速到臺灣觀光。這不止是經濟的問題,有了交流,自然而然消除彼此的隔閡、感情的增加是必然的。 

  這次我很高興地發現,論壇還有文化沙龍,我個人覺得,同為炎黃子孫,中華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是我們共同的資産,希望我們彼此交流,讓我們有共同的資産能夠發揚光大。所以這次有文化沙龍的安排,我是覺得非常重要。血緣的感情、共同的文化是推動兩岸和平發展最大的動力所在。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這次來自臺灣的140幾位學者、專家和其他政界人士,有一半以上不是國民黨人,這表示我們也願意擴大參與,讓臺灣各方面的意見能夠在這個論壇上體現出來。論壇雖然是非官方性的,但是論壇是意見交換的平臺,而我們所作的結論和建議,論壇有兩岸執政黨的參與,所得到的結論自然受到外界巨大的關注,這也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

  這半年來,兩岸關係之所以能夠深入推動,我特別要感謝國臺辦的王主任,非常用心、非常努力,所以一步一步地走到這一刻。所以我特別要向王主任舉辦這次論壇的辛勞,和上海各界給予論壇的協助表示由衷的感謝。最後,我要在此敬祝大會成功,敬祝各位女士、先生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新的一年要比今年好。這是我們共同的願望。謝謝大家。 (本網根據文字直播整理)

編輯:田雲鵬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