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開幕的第10屆海峽兩岸(漳州)花博會暨臺灣農博會,亮點突出,意義重大。本屆展會的成功舉辦,將拓展閩臺合作交流的新局面——
第10屆海峽兩岸(漳州)花卉博覽會暨2008年臺灣農産品博覽會將於11月18日至22日在福建漳州市舉行,第二屆中國蘑菇節也將在漳州同期舉辦。
福建省政府新聞發言人朱清10月30日向記者介紹説,這次“三個盛會”合一舉辦,除了繼續堅持歷屆花博會 “花開兩岸,合作雙贏”的鮮明主題外,將擴大涉農産業的合作領域,突出兩岸業界合作辦會的特色。當前,在需要海峽兩岸共同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加大閩臺合作“先行先試”的力度,攜手發展農業,辦好“三個盛會”,拓展兩岸消費市場,意義之重大更甚于往屆。
背景新 意義重大
本屆花博會的舉辦有著諸多新的背景,也凸顯其更加重大的意義。第十屆花博會組委會秘書長、漳州市市長李建國對本屆花博會的意義作了介紹。他説,從1999年舉辦首屆花博會至今的九屆花博會,已發展為輻射海峽兩岸的全國性花事盛會,成為福建省繼廈門“9 08”投洽會之後的重要招商盛會,也有力地推動漳州乃至全省花卉及相關産業的發展。
10月12日,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農村改革發展指明瞭方向,注入了動力。作為農業盛會的花博會,中央強農惠農政策的加大實施以及全國農村農業的加快發展,必將為其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本屆花博會是在兩岸關係發生重大積極變化的環境下舉辦的,兩岸經濟文化交流日益緊密,直接雙向“三通”加緊推進,兩岸合作機制更加順暢。這對以對臺為主要特色的花博會而言,必將迎來一個大發展的良好環境。
本屆花博會是在食品品質安全引起高度關注的氛圍下舉辦的,將展現一個新的發展平臺。在人們對食品品質安全更加關注的大環境下,農業企業必將更加重視産業提升,更加重視品質安全,更加重視品牌打造,也必將更加重視利用花博會這一有效平臺。企業在參會參展、宣傳推介、尋找合作上都將更加活躍。
規模大 亮點突出
本屆花博會亮點十分突出。
“三會合一”是本屆花博會的最突出亮點。李建國説,與花博會同時舉辦的2008年臺灣農博會是全國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臺灣農産品展示展銷會。臺灣農博會的舉辦對於加強閩臺兩地農業交流合作和推進海西“兩個先行區”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中國蘑菇節是全國食用菌業界的重要盛會,去年已經在漳州成功舉辦過一屆,取得豐碩的經貿成果。本屆展會實行花博會、臺灣農博會和蘑菇節“三會合一”,由國臺辦、農業部、商務部、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林業局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展館總面積擴大到3萬平方米。參展主體包括臺灣島內農業生産、加工企業和農民團體,在大陸投資的臺灣農業生産、加工企業,並邀請港、澳地區和國外、省外相關企業參展;展示産品包括花卉、水果、水産、蔬菜、食用菌、茶葉、畜牧等農産品及其加工品,農業“五新”成果以及其他相關産品。因此,本次展會檔次更高、規模更大、內容更豐富。
兩岸互動將甚于往屆。本屆花博會將全面展示海峽兩岸花卉、農業、漁業合作成果,突出臺灣農産品和花卉産業特色。臺灣農博會展區面積近6000平方米,由農特精品展示區、特色旅遊推介區和綜合銷售區三大部分組成。農特精品展示區將展出蓮霧、芒果、楊桃、葡萄柚、芭樂、柳丁、檸檬等十多種臺灣原産地時令水果和500多種臺灣深加工農産品以及冰鮮魚製品。特色旅遊推介區分臺灣北、中、南、東四個區域,結合地方特色伴手食品推介臺灣地區旅遊項目。綜合銷售區將有109家臺灣農業企業、農會、合作社、産銷班等農業組織前來參展,涵蓋了臺灣地區所有市縣。臺灣蘭花産銷發展協會將組織400多盆臺灣精品蘭花參展。展會還將增設臺灣美食一條街,計劃組織30家正宗臺灣風味小吃和20家臺灣風味食品業主前來參展。本屆展會還將邀請臺灣政要以及各縣(市)的縣(市)長、議長、農會負責人前來參展參會,展會期間還將通過舉辦相關論壇、開展漳臺族譜對接、參觀林語堂紀念館和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等活動,推進兩岸經濟文化的交流與合作。
品牌多 經貿活躍
與往屆一樣,福建將利用本屆花博會,充分展示全省農業品牌建設成果。
展會設立的福建品牌農業企業展示區,將組織去年獲得福建省品牌農業金獎的25家企業和今年入圍福建省品牌農業金獎候選的25家企業參展,旨在進一步擴大農業品牌效應,推動品牌農業建設,把福建打造成為全國品牌農業、産業化建設示範基地。同時,設立漳州品牌農産品展區,展示漳州特色品牌農業、漳臺農業合作成果和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成就,進一步樹立漳州市“東南花都”、“花果之鄉”、“食用菌名城”的品牌形象。
據組委會介紹,本屆花博會注重拓展經貿功能,著力提升辦會實效,將舉辦農産品展銷會、花卉交易會、名貴花卉樹木拍賣會、大宗農産品供需採購訂貨會等經貿活動,實行以展促銷,力求展銷兩旺。為支援四川地震災區重建工作,本屆展會設立彭州市展區,並將舉辦彭州市農業産業化項目推介會,邀請當地企業相關人員、幹部和群眾前來參會,宣傳中央支援災區發展的優惠政策,展示、推介當地品牌産品、特色産業和發展規劃,幫助災區開展招商引資,加快重建步伐。(本報記者 章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