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書抵萬金 兩岸業者期盼兩岸全面直接通郵

時間:2008-09-04 08:1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9月3日,由中國通信學會郵政通信委員會與臺灣郵政協會共同主辦的第八屆兩岸郵政發展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國臺辦、交通運輸部、海關總署、福建省交通廳等單位和部門人士以及兩岸郵政業界代表約70人,參加了此次為期1天的研討會。兩岸業界就兩岸郵政改革、兩岸郵務類業務的發展及營運策略、兩岸郵政速遞物流領域的合作以及兩岸郵政金融業務等進行了專題報告與討論。會上,兩岸業者普遍表達了一個共同的願望——期盼兩岸全面直接通郵

  家書抵萬金

  曾幾何時,大陸臺灣在地理上是一水之隔,但在資訊的溝通上幾乎完全隔絕。於是,“家書抵萬金”,成了那個時代兩岸同胞共同的歷史記憶和深切期待。

  “你想想看,一家人卻無從獲悉對方的狀況,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研討會上,臺灣郵政協會常務董事沈淑媛的話語充滿感情。

  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堅冰終於開始打破。

  1979年,大陸開始受理寄往臺灣的平常和掛號函件業務,海峽兩岸通郵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1988年3月,臺當局在島內民眾的強烈呼籲下被迫宣佈,臺灣民眾給大陸親友的信件可由臺灣紅十字組織經香港郵局轉寄大陸。

  1989年6月起,臺灣郵政部門開始直接收寄到大陸的信件。

  ……

  兩岸郵政業務的交流與合作在不斷加深。

  近幾年,兩岸的平信通信量每年大約都有80萬至100萬封。另外,兩岸郵政互辦業務的種類也在不斷擴大。目前,兩岸郵政互辦業務種類有平常及掛號信函、明信片、印刷品、盲人讀物和印刷品專袋。但因為各種原因,兩岸一直需要通過第三方通郵,而且互辦業務種類也很有限,還無法全面通郵。

  “怎樣才能讓從大陸寄出的一封信在最短的時間裏送達到哪怕是阿里山最偏遠的人家的手裏呢?這是兩岸通郵的意義之一,也是我們推動兩岸早日實現直接全面通郵的最初出發點。”臺灣郵政協會董事傅桂蘭如是説。

  郵費太貴了

  “兩岸一水之隔,為何需經第三地或第三方通郵,這不符合經濟發展規律。”臺灣郵政協會董事長黃書健發言時指出。

  黃書健説,經第三方通郵費時費力,“一封平信從臺北到北京需5天到一週的時間,如果直接通郵,時間和成本至少可以節省一半。”

  記者的一位同行曾經往臺灣寄過一本書,花了60多元人民幣,而這本書本身的定價才20多元人民幣。“郵費實在是太貴了!”

  對此,不少島內的郵政業者表示:“這樣的抱怨聽多了,不少打算寄幾本書回大陸的臺灣客人一算價錢要好幾百新台幣,都説‘被嚇倒了’。”“我們非常希望兩岸能夠早日實現直接全面通郵。”

  臺灣郵政協會幹事趙德明認為,臺灣島內包裹業務量近年以20%的速度增長,主要來自網上購物,如果兩岸全面直接通郵,一定會對兩岸網上購物有明顯促進。

  對於兩岸全面直接通郵,兩岸郵政業者均表示業務層面不是問題。

  黃書健認為,兩岸直接通郵在技術上沒有什麼障礙。中國通信學會郵政通信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渝次説,兩岸郵政業者在技術層面交流很好,包括這次研討會上也將就兩岸快遞、匯兌等業務的技術細節深入交流,以為兩岸實現全面直接通航打下良好基礎。“郵路是建立在航路的基礎上,只有兩岸真正直航,才能實現兩岸直接通郵。”

  歷史的機遇

  隨著兩岸經濟往來和人員交流更加頻繁,資金流、物流、資訊流的傳遞更加迫切。尤其是兩岸週末包機和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的實施,給兩岸郵政提供了巨大的合作空間。兩岸郵政應當抓住這一歷史機遇,進一步加強和擴大合作,儘快實現兩岸全面直接通郵,這樣兩岸郵政的優勢將相得益彰,兩岸同胞將共用其利,同受其惠。

  國臺辦經濟局局長徐莽在研討會上説,當前,臺灣局勢發生重大積極變化,兩岸關係發展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兩岸同胞特別是郵政同仁對發展兩岸通郵事業充滿著期待。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步伐加快,兩岸應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繫。實現兩岸全面直接通郵,建立快捷暢通的郵路,增加開辦除信函以外的包裹、匯兌、快件業務,是兩岸民眾長期的願望,更是工商業者的迫切需求。希望兩岸郵政同仁獻計獻策、攜手合作,為兩岸民眾謀福祉,為兩岸全面直接“三通”貢獻心力。(本報記者 李煒娜)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