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四月十六日電(記者 許曉青)“海峽一彎共明月,崇臺何曾是兩鄉”。臺灣島、崇明島,同是名列中國“前三甲”的大島,近百年來兩座寶島究竟有著何種情緣?文史集《在臺灣的崇明人》今天在上海崇明島首發,對此一一揭密。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張銘清、臺北市崇明同鄉會參訪團等今天見證新書首發儀式。
據專家介紹,一九四九年前後,中國第三大島崇明島約有近二千人赴第一大島臺灣落腳紮根,目前在臺後裔有近萬人。《在臺灣的崇明人》全書記錄五十多位已故在臺崇明籍名人的傳奇故事,講述他們的艱辛與甘苦。
翻開該書,臺灣土地改革重要“推手”湯惠蓀、寶島電影拓荒者龔弘、臺灣電信業先驅王德棻等名人映入眼簾。研究者披露,近六十年間,崇明籍人士尤其在臺灣的輪船航運業、電信電報業人才輩出,可謂獨領風騷。
書中人物龔弘的兒子龔天益在首發式上代表崇明籍在臺同鄉第二代發表感言。他説,家中父輩經常教誨:崇明人崇尚教育,移居臺灣亦始終堅持“重教”、“愛鄉”、“愛民”的精神;這都是在臺第二、三代傳人所長期秉持的。
此次登臨崇明島的臺北市崇明同鄉會參訪團一行,年齡最長者已逾九十,他們大部分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出生在上海崇明島,後輾轉去臺。九十五歲高齡的黃健人回憶道,一九八八年首次回到家鄉崇明,在島上找到了闊別四十多年的妹妹,非常激動。
臺北市崇明同鄉會秘書長黃亞雄對記者説,在臺灣的崇明人,對兩岸風物均懷有深厚情誼。他希望,兩岸之間今後的往來能更便捷、更熱絡,因為大家都是一家人。
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表示,兩岸同胞同根同源,血脈阻隔不斷。他期待,未來兩岸交流開創新局,兩岸同胞常來常往。
今年也恰逢臺北市崇明同鄉會會刊《崇明縣鄉情報道》創刊二十五週年。張銘清説,兩岸同胞鄉親之間希望彼此了解對方的心情一直都很迫切,期待未來有更多的書籍、刊物能助兩岸人士互通有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