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今天刊登臺灣政治評論員胡忠信的文章指出,由陳水扁所推動的“以臺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公投”不但已成為臺灣內部的選舉議題,也成為兩岸關係的最敏感神經問題,更成為美國必須面對與化解的國際政治問題,九月六日小布希與胡錦濤即將在APEC會面之前,兩位美國決策官員發表對“入聯公投”的談話,顯示美方的急迫性與務實手段。
一是美國副國務卿內格羅蓬達主動透過香港鳳凰衛視發表談話,公開反對“入聯公投”,直言這是一個錯誤,視為片面改變臺灣現狀,是朝宣佈“臺灣獨立”的一步。上述談話已夠震撼,顯示美方外交決策者的直截了當態度,對臺灣方面的“入聯公投”已不滿到極點。
二是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韋德寧表示,臺灣或“中華民國”都在國際社會並不是國家,韋德寧比內格羅蓬達更加露骨,雙雙否定了臺灣或“中華民國”的“國家性格”。
美國高調抨擊“入聯公投”
文章指出,美方如此理性地做出上述宣示,背後顯示美國和臺灣的關係已蕩到了新低,中美兩國事實上是在聯合處理“臺海危機”。
陳水扁八月下旬赴中美洲訪問,過境美國阿拉斯加倍受美方冷落,美方以此形式發出要求陳水扁撤掉“入聯公投”的訊息。陳水扁回臺以後,態度未見軟化,誓言將“入聯公投”推動到底,擺出“反美抗中”姿態。民進黨上下也敵愾同仇,不但加強“公投”連署,並宣佈九月十五日將舉行五十萬群眾遊行,絕不向美方示弱。
臺灣民意如此高漲,並不表示就沒有人理性、務實面對。民進黨的呂秀蓮以及國民黨的胡志強都發表“事態嚴重”的回應,呂秀蓮可以獲得情報資料,胡志強擔任過“外交”部長,他們沒有選舉的考量與壓力,當然會有如此回應。但是正如古今中外的談判慣例,誰示弱就會成為“獵巫”對象,雙方只能加速飆車下去。
形勢如老虎,領導人駕禦形勢如同騎老虎,駕禦不了就跌下虎背被老虎吞噬,這就是陳水扁目前的窘境。陳水扁推動“入聯公投”,一是要掌握政治議題主導權,對謝長廷下指導棋,保持“五日京兆”的影響力;二是保持在民進黨“臺獨”基本教義派的聲望與影響,刻意轉移焦點,用“搖擺狗”方式聚焦于“入聯公投”議題,防止自己權力提早崩盤。
製造“臺海危機”轉移焦點
文章表示,陳水扁的憂慮是有跡可尋,高雄市長陳菊的“當選無效”官司被判敗訴,陳幸妤告胡忠信的誹謗官司被判敗訴,吳淑珍涉案的“公務機要費”官司在吳氏多次缺席下,很快就要宣判上述發展都出乎陳水扁的期盼,陳水扁甚至説出“自身難保”的談話,脫口説出司法界七、八成以上是泛藍;對於“吳淑珍一審有罪就下臺”的承諾,陳水扁也“考慮”不再信守,陳水扁內心焦慮與恐懼由此可見一斑。
有比製造臺海危機更可轉移焦點嗎?“入聯公投”正是製造“臺海危機”的最有效途徑。未來七個月有“立委”與“總統”選舉,臺灣又進入了政治熱季,“入聯公投”與之綁在一起,熱度可一再加溫,美國與中國強力反應,無異火上加油,更可激起民進黨支援者的熱情,陳水扁就可順水推舟持續設定議題的能量。陳水扁“打死不退”的理由正在於此。
文章認為,陳水扁曾提出“一邊一國”,最後臺灣和美國是以“誤會一場”加以化解;二○○四年的防禦性“公投”,則是以“飛彈公投”矇混過關。二○○七年提出的“入聯公投”,由於國民黨已不願扮演“煞車皮”,中國大陸視之為“實質法理臺獨”,美國壓力如排山倒海而來。形勢已逼使陳水扁必須自己去面對,但他又不可能對內示弱而撤案,形勢因此日趨複雜。美國下一步怎麼出手?北京是否由靜而動出面施壓表態?臺灣民意又如何面對內外形勢演變?上述三個力量交融才會使陳水扁態度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