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觀察:兩岸三地外國譯名 直譯好還是意譯好?

時間:2014-07-09 13:23   來源:新京報

  在《變形金剛》熱映之際,中國臺灣媒體以一篇題為《擎天柱、威震天是哪位?變形金剛差“譯”》,引起兩岸三地關於外國譯名的討論。直譯好還是意譯好?擎天柱好還是柯博文好?貝克漢姆好還是碧鹹好?且看來自大陸、香港、臺灣三位影評人對本地譯名特色的觀察分析。

  近年來外片的中文翻譯已經趨同化,但從以上三組海報還是能看出大陸、香港、臺灣譯名的略微差別。

  大陸

  ● 直譯往往力不從心

  ● 四字譯名走紅批片

  你看過《懷疑》、《滑鐵盧的橋》、《偉大的瓦爾茨》、《隨機收穫》這幾部經典電影嗎?哪尼,你確定是經典?換一個問題,你看過《深閨疑雲Suspicion》、《魂斷藍橋Waterloo Bridge》、《翠堤春曉The Great Waltz》和《鴛夢重溫Random Harvest》嗎?當然之前四部電影的名字有三部是根本不存在的,我一是想説明有時候直譯害死人,二是想説明我們曾經有過多麼美好的譯名,隨著時間推移,無論是臺灣、香港還是大陸,這些美麗的譯名都逐漸消失。

  從錄影廳歲月到DVD年代,我們接受的好萊塢電影大半都是港臺譯名。直到1995年,那是一個春天,大片來了。大約一年只有10部電影的編制,人們的工作更容易兢兢業業,所以大多數中國觀眾看到的第一部大片The Fugitiive不叫《逃亡者》而是叫《亡命天涯》。隨後幾年,片名的翻譯大多中規中矩,以直譯為主,輔助以意譯,還貢獻了《碟中諜》這種信達雅兼備,且完爆港《職業特工隊》、臺《不可能的任務》的好名字。但是2004年的災難大片《The Day After Tomorrow》,似乎開啟了內地公映版標準片名直譯的潮流。《後天》這個名字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備受恥笑。

  又過了幾年,好萊塢進入漫畫“超級英雄”時代,反正就是各種俠,剩下的超級大片《變形金剛》、《功夫熊貓》、《環太平洋》……不是約定俗成,就是一目了然,根本沒啥發揮空間。即便如此,這期間還是有人脫穎而出。The Bourne Identity和Inception,前者被譯為《諜影重重》,沒有叫做《伯恩的身份》,後者被譯為《盜夢空間》,曾有國內媒體報道過,影片在籌備階段時曾被定名《奠基》,哪個既符合影片本意又吸引觀眾?不用説了吧。

  其實,直譯也並非全然不好,有時候簡單明瞭的名字並不比那些時時刻刻憋著勁兒要博眼球的名字差,估計很多人會選《無恥的混蛋》,而對《希魔撞正殺人狂》感到莫名其妙吧。

  好萊塢每年都有大量影片是以一個或兩個人的名字來命名的,當這些人在國內不是如撒切爾和尼克松這般有名的時候,直譯的力不從心就顯現出來了。最簡單的辦法當然是阿X正傳,比如大名鼎鼎的《阿甘正傳》、茱莉亞羅伯茨封後之作《阿蓮正傳》。還有一招則是在名字之餘加上一些有衝擊力的修飾詞或者人物特徵的闡述詞,比如《魔女嘉麗》、《俠探傑克》。但正是由於這種類別的片名發揮空間極大,因此産生了非常多經典又美麗的名字,如《末路狂花》,誰想看《塞爾瑪和路易斯》?還有《這個殺手不太冷Leon》,簡直是創造了一種句式有木有?至於《一樹梨花壓海棠Lolita》,已經上升到學貫中西的高度了。

  不知道是不是從《亡命天涯》得到了啟示,此後許多年裏批片的名字大多是四個字,而且套用在N個電影上都合適,《地鐵驚魂》、《天際浩劫》、《尋龍奪寶》、《整編特工》、《終極快遞》、《玩命追蹤》、《驚天危機》……如果説這些都還勉強能接受,那麼《特工強檔》(七級公務員)這個名字到底是為哪般?小公務員男主不知情下娶了一位特工女友,現成的“靚名”任你二選一吧:《我的特工女友》或《我老婆是特工》。 (小麥 影評人)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