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楊平:一份科學、可信的民調

2013-03-04 14:3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近日,臺灣競爭力論壇與艾普羅民意調查公司聯合公佈的一份民調引起廣泛關注。華廣網今日刊載江蘇省臺灣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楊平的評論文章指出,這是一份科學、可信的民調。

  全文摘編如下:

  2月27日,臺灣競爭力論壇與艾普羅民意調查公司聯合公佈了一份“臺灣民眾國族認同”的最新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有90%的人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員,認為自己非中華民族者佔6%;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為67%,否定者為29%。雖然這一結果顛覆了島內近年來相關民調,有人甚至以“石破天驚”來比喻。然而認真分析、研讀這份民調,應該説其是一份較科學、可信,較符合當前島內現實與兩岸關係發展的民調,這樣的民調結果並不奇怪。

  民調議題設置較為科學、合理。這次民調議題的設置,比較科學、合理,未像有些民調撕裂、對立式的問卷,非常明確的二選一,結果自然有較大偏差,無法真實反映民眾的想法。譬如,過去有些類似的民調問卷是,你認為自己是臺灣人、還是中國人,選項要求是二選一。如此,多數民眾肯定會選擇是臺灣人。這次民調議題設置注意了這一點,採取了“融合式”問卷,考慮到民眾在臺灣生活多年,臺灣認同已不是問題,故弱化了對此問題的單獨調查,重點是對民眾在認同自己是臺灣人的基礎上,了解他們對自己是否是中國人的態度、看法。民調議題以“是臺灣人”做前提,分四個認同類別進行調查,包括:“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是臺灣人也可以是中國人”、“是臺灣人,但不必否認是中國人”、“是臺灣人但不是中國人”等,結果顯示,前三項的認同度分別是26%(積極認同)、13%(消極認同)、28%(被動認同),合計認同或基本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為67%;最後一項完全否認自己是“中國人”的為29%。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結果,部分原因應歸結于議題設置,這樣的問卷,使民眾不會産生排斥心理,進而能心平氣和地看待自己是否是“中國人”的問題。

  民調結果符合島內真實情況。據臺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彭錦鵬介紹,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主要原因是基於血緣、文化及教育養成三大因素:其中有31.9%是基於血緣,兩岸同種、同宗、同族,血管裏流淌著相同的血液,這種血脈相連、血濃于水的親情是很難割捨的;有18.7%是從小受教育養成的,他們從小受父輩教育的影響,對自己是“中國人”有較深刻認識;11.9%是出於文化的因素,兩岸文化源源流長,水乳交融,臺灣的文化以中華文化為基礎,深受中華文化的薰陶,對臺灣民眾的認同觀自然産生重要影響。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者,主要認為“臺灣人就是臺灣人”或兩岸分隔已久,各方面差異太大。上述情況應該説符合島內民眾的真實心態。

  調查結果與島內選民結構較為接近。從近些年的選舉及民調等綜合分析,一般認為:島內政治色彩偏藍的選民約佔40%左右,他們旗幟鮮明地反對“臺獨”,認同自己“中國人”的身份,這與民調所反映的認為自己“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26%)、“是臺灣人也可以是中國人”(13%)所佔39%比例相近;政治色彩偏綠的選民約佔30%左右,他們深受民進黨及“臺獨”勢力誤導,思想偏激,拒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主張臺灣獨立,這與民調只認同自己“是臺灣人非中國人”的29%比例,無甚差別;而28%認同“自己是臺灣人,但不必否認是中國人”的被動認同者,與藍綠色彩較淡的約30%中間選民也較接近。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