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是梨花盛開的時節,河北省邯鄲魏縣萬畝梨園景區到處都是賞花人群。近日,有一位男子背著老母親在梨園徒步賞花,被人攝入鏡頭傳至網路,“孝男背母賞梨花”隨即成了網路熱圖。如此溫暖人心的畫面,引來網友紛紛讚譽。經過多方查尋,4月9日,記者了解到,畫面中的男子是邯鄲市一名公務員。(4月11日燕趙都市報)
清明前後踏青賞花的事情,自古皆有之。前幾天在看央視四套劉芳菲主持的節目《文明之旅》時,介紹清明前後踏青郊遊賞花的情節,讓我感觸頗多。其中提到的“杏花春雨話清明”,詩意盎然。清明不僅是感傷,更重要的是在我們緬懷祭祀祖先之時,也讓我們于無盡的春光裏去尋找心底最初的那一份本真。
在國家賦予清明節假期的那一刻,清明的歷史沉澱正在悄悄昇華。既然是法定假期,那麼出行的人定會群涌如潮,嫋嫋青煙中籠罩著春日的細膩。公務員也是大海如潮人流中的一份子,他們也是常人中的一員,除了同樣的祭祀祖先外,他們也有一顆踏青賞花的心,邯鄲公務員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回老家“背母賞花”,與最近那些“馬路書記、公車書記、醫院廳長”的偶遇相比,更是彰顯了公務員親民、融民的本色,在收穫群眾好評的同時,我們也應為其點讚。
談起“孝道”二字,這無疑是親情和道德的契合,有幾許沉重也有幾許期待。想起古代的“岳母刺字”、“臥冰求鯉”,那種“古樸簡單”的孝悌之風,無論是平民還是官員,都無可挑剔。然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受外來思潮的影響,很多人無視孝的本意,放棄了對父母的贍養,平民百姓説錢不得空,自己還要為下一代奮鬥賺錢,沒有時間去管顧老人;官員們整日開會忙,吃飯忙,回家的時間都寥寥無幾,連妻兒都見不了幾次,父母見面機會更是微乎其微。
作為父母,上了年紀,時日無多,他們很多時候並不是唯錢生活,更多的時候需要家人間的溫馨,兒女成群簇擁膝下的溫暖,那種心理並不是金錢能夠買得到的。邯鄲公務員“背母賞花”報道後,也曾有人質疑其作秀成分,甚至還有人指責其“背母賞花”的不安全。
為何公眾對公務員的行為那麼抵觸?追根開來,源於“公務員”這三個字,他們對其是既恨又愛。恨得是他們有太多的優越感,恨得是有些官員的不作為、亂作為,愛的是大部分公務員也是常人的一份子,照樣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淡生活,他們也是循規蹈矩,並無其他特權,甚至裏面還有自己的親人。
“我背著母親走一陣、歇一陣,看遍了梨花,就是想讓老人高興高興”。“孝敬老人不能等。我這樣做,只是做了一個兒子應該做的事,只是為了問心無愧。我們單位的很多同事做的比我要好得多,我真的不值一提”,説的何其自然,親情在不經意中顯現。如果説這是作秀,這也是發自真情的回饋。據了解,該男子是邯鄲國稅系統的一名公務員,今年44歲,他母親71歲了,去年因腦梗導致部分身體功能受限。因為工作任務繁重,他總是在週末回魏縣老家看望父母,而且經常給老人洗腳、做飯。當記者要採訪時,他一再表示不要採訪,只是做了一個兒子應盡的義務。
親情似海,大愛無言。在紛雜的社會亂象下,固有有一些公務員“偽作秀”,我但們也應看到更多默默無聞公務員的有為親為形象,抓住那些正能量、群眾普遍讚揚的東西,來打擊抵制一些官員們的“標榜”作秀風,這才是善舉。畢竟,一些官員的個人行為不能代表整個公務員群體,只要人間大愛在,公心、善心自然會無限增長,以己伺母之心待人,民豈不悅乎!(台灣網網友:孫偉)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