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還記得可口可樂的“含氯水”?

時間:2012-06-04 10:50   來源:台灣網

  剛經歷“含氯水”風波不久,可口可樂産品再惹麻煩。據中國網路電視臺報道,福州一女子在餐廳飲用雪碧後嘔吐不止,經醫院檢查發現其食道被輕微灼傷。經醫生初步診斷,該消費者喝下的是含氯的消毒水。(5月30日 新京報)  

  做企業,無論是用的何种經營理念與模式,最起碼的社會責任與良知是一定要遵守。國際化的公司更應該注重社會責任,不要形成“店大欺客”、只重經濟效益而忽視消費者感受的局面,要展現企業誠信,體現負責任的態度才是企業長久之計。而在飲料行業,有半壁天下屬於洋品牌,可口可樂卻佔據著最重要的市場份額。可是,最近這個品牌的兩大産品——可樂和雪碧卻雙雙出現在品質醜聞榜上。我們不禁要問,曾被中國消費者奉為品質“楷模”的“可口可樂”究竟怎麼了? 

  可能有人會説,不管是國産品牌,還是洋品牌,任何産品都可能會存在一些品質上的問題,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而很多次事件反映出的問題,更加説明洋品牌不完全是那麼的可靠。大部分的洋品牌,都把中國人當成了傻大粗,在中國都是奉行的雙重標準,國外銷售的都是品質好的,在中國銷售的都是品質標準低的産品。而且每次爆出了品質問題,也是對國外和國內的消費者採取雙重標準對待,召回産品一般不涉及中國國內。而在社會上公然銷售“問題産品”,是經銷商沒管理好,屬於渠道管理上的失誤; 在雪碧瓶裏裝上含氯的消毒水,是配方沒處理好,屬於生産環節把控上的失誤。無論是哪個環節上有誤,最終損害的都是消費者的利益。即使是個案也折射出可口可樂這個飲料洋品牌並不是名副其實的品質代名詞,更掩蓋不住食品飲料洋品牌在渠道管理、品質控制方面的諸多問題。

  業內人士認為,洋品牌容易獲得市場的青睞,説明中國的消費者心理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合理、不成熟的地方,比如有攀比心理、盲目消費心理。而為什麼一批批的“問題洋品牌”在被曝光後,還會有這麼多的跟風者?一方面,是國外企業在為中國生産的産品冠以“洋品牌”這樣的名頭之後,會在價格上發生質的飛躍,産品品質好像也由此在消費者心中留下了更好的印象;另一方面,推動力來自消費者對洋品牌盲目熱衷與崇拜,“不看療效看廣告”,這為“問題洋品牌”的生存提供了沃土。也正是因為有許多的崇洋者,一味的迷信和崇拜洋品牌,才使得洋品牌在中國大行其道,而且有恃無恐,一次次愚弄和欺騙中國的消費者。同樣也是因為中國現有的監管機制不是十分的健全,讓這些洋品牌鑽了法律的空子,敢於明目張膽的糊弄中國的消費者。

  因此,我們説洋品牌並不是品質的代言,洋品牌也有品質問題,甚至很嚴重。你花大價錢買來的東西,不一定就是好東西,而有可能就是一堆洋垃圾。希望不斷爆出的洋品牌品質門,能夠給那些崇洋者一些驚醒,回歸理智。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關心每一件商品的品質,呼籲和協助政府加強産品品質監管,才是能夠使用到放心産品的根本之道。此外,我國政府應該大力鼓勵企業走自主創新之路,對於自主品牌企業給予政策的優惠和扶持,大力引進國外優良設備和技術,商品條碼,在邊學習邊創新的道路上創造國際一流的自主品牌。

  而最現實的是,消費者應當睜大眼睛,堅持適度、理性的消費觀念,不可一味迷信洋品牌。應改變過去對其高看一眼的態度,擯棄攀比心理,杜絕盲目消費,不以價格、名氣作為衡量商品品質的唯一標準。此外,還應注意運用國際一體化標準維護自身權益,防止個別洋品牌隨意降低品質標準、損害消費者利益。(台灣網網友:孫篪)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