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確保價格總體穩定,國家有關部門近期約談飲料、奶業、糖業、酒業等17家行業協會。昨天,記者從一家大型食用油企業獲悉,已經被要求暫緩漲價兩個月。昨日,一家被約談的大型食用油企業聯繫人告訴記者,暫緩漲價的有效期為兩個月。“事實上從去年11月開始,國內的食用油價格已經出現了倒挂,這對我們造成了較大的成本壓力,不過我們將配合要求暫緩漲價,以體現企業的社會責任。”(4月12日《廣州日報》)
作為消費者,看到相關部門如此積極干預某些産品價格,著實讓人感動了一把。應該説,從去年開始,物價全面上漲,許多人立時感到錢不夠花了。因而許多人希望政府能夠對市場進行干預,穩定物價。對於物價上漲帶來的壓力,政府也的確採取了相應的措施,包括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增加對低收入者的補助,以及約談某些行業,讓其放緩價格上漲的勢頭。
不過,讚頌政府部門干預價格的同時,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是,這些措施是否對穩定市場價格能夠起到重要作用?言外之意,這些措施都符合市場經濟規律,能夠對抑制價格增長起到標本兼治的作用。從報道看來,國家有關部門的約談的行業包括飲料、奶業、糖業、酒業、日化、食用油等17家行業協會,而且一些行業也已經表明,會配合要求暫緩漲價。表面上看,約談已經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這是否意味著漲價風波已經告一段落呢?
約談企業干預市場價格固然能夠對老百姓有好處,但這只是一個方面。物價不可能無緣由的上漲,約談是否解決了催動物價上漲的真正問題呢?顯然沒有。物價整體上漲是在如此的語境之下:能源價格上漲進一步推動消費品市場價格的上漲,能源價格的上漲致使産品生産成本增加,某些需要遠距離運輸的産品因油價上漲而運輸成本增加。各項成本的增加,必定意味著産品價格的上漲。特別是國際原油價格的上漲,進一步推動國內油價,從而帶動國內消費品市場價格的攀升。也就是説,如果不能控製成本,寄期望于約談企業放緩漲價是不現實的,甚至有違市場經濟規律。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那就是解決物價上漲,與其約談這些行業,包括飲料、奶業、糖業、酒業等,倒不如約談原油行業以及房地産行業。綜合來看,物價上漲的真正推手是能源價格持續上漲。而像中石化、中石油這樣的企業,經常挂著“與國際原油價格接軌”的幌子漲價,卻不見哪個部門去約談。另外樓市價格火爆異常,政府雖然出臺各項舉措調控房價,不料房價像彈力球一般,越調越高。如果政府能夠約談房地産行業抑制住房價,想來公眾應該會很高興。
約談的實質是政府直接干預市場價格,市場經濟的原則卻是要求政府不能過於干預。若想解決物價上漲能夠帶來的困境,約談不是最好的方法,倒是增加公眾收入以及減稅可以考慮一番。畢竟在我們這兒,各種明稅暗稅加起來,負擔挺重。一方面這些稅擱到消費品上,就會進一步摧高物價,另一方面又會減少公眾可支配收入,覺得錢不夠花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台灣網網友:戈海)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