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不是運動員文化教育的唯一場所

時間:2010-09-17 15:09   來源:台灣網

  上周,華中科技大學擬清退包括奧運冠軍高崚、楊威在內的一批“超學時”研究生一事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一週過去,此事進展如何?記者通過採訪得知,高崚、楊威等目前並未被清退。不過,這則消息再度讓高校對奧運冠軍、世界冠軍實行的特招制度成為熱議話題。(《北京日報》2010年09月15日)

  運動員進高校深造接受文化學習教育走“綠色通道”,並且最後都能獲得高學歷,在之前有前輩成功的先例。李寧在北京大學攻下了法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鄧亞萍更是從清華大學本科一路讀到康橋大學博士。奧運冠軍高崚、楊威以外被清退説明高校一方面要維護自己的學術尊嚴,另一方面也是對於民眾對他們的“媚骨”行為憤憤不平的一個正面回應。

  一些獲獎運動員進高校,因為他們為國爭光,為家鄉爭光,但是沒有獲得獎項的呢?他們才是最弱勢的群體,有誰關心過他們呢?難道他們就因為沒有特權被高校特招來作為“知名校友”而不能上大學嗎?那麼他們退役之後該如何補救自己的文化學習,有誰為他們也提供一個平臺。即使有一些高校願意“收留”他們,可是名氣又怎麼能和冠軍所就讀的高校相比,所以對這些佔多數比例的運動員來説,是十分的不公平的。

  我們知道運動員從小就到體校進行專業技能的訓練,對於文化水準的不足使得他們在退役之後大多數人都希望重新學習來彌補素質教育的空缺,這是在情在理的,國家也相應給予政策支援,因為他們的青春時光都花在了運動場上,他們有權接受文化教育。但是如果無論是體育管理部門還是教育部門隨便搪塞這些運動員,把他們放進大學裏所謂的學習,然後輕易就能拿到“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才能得到的大學文憑,這對於絕大多數的人來説也是不公平的。

  筆者認為,對於讓運動員們接受教育並不一定要用常規的教育理念,把人送進大學,拿到大學學歷文憑就是文化水準已經提高了。高校不是運動員文化教育的唯一場所,教育部門應該考慮設立專門用於培養這些“功成名就”的運動員和那些一直在默默無聞同樣是奉獻自己青春的運動員的教育機構。對於他們的學歷認證我們應該區別對待,不能和通過正規學習階段所取得的學歷同等。那麼中國體育界和教育界與國際接軌將不再遙遠。(台灣網網友:吳敏)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