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閱讀回歸為享受

時間:2015-03-18 11:2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前兩天,李克強總理在答記者問時,曾兩度提及閱讀話題。一次是網購圖書,一次是全民閱讀。在以經濟、環保、外交等硬話題為主的總理記者招待會上,這種情形並不多見。實際上,從全社會來看,我們的全民閱讀量長期低迷。形不成氛圍,究竟是什麼原因?

  説到底,是對閱讀的認知、需求發生了扭曲。

  我們現在很多時候看書,不是為了享受,而是為了享用。閱讀不再是看書,而是查書。前者是閒來無事,隨手翻書,興之所至,悅而受之;後者是火急火燎,急用先學,要啥找啥,追求速成。結果,一種是長期積澱,成為精神財富,受益終身;一種是狗熊掰棒子,一次性消費,舟過水無痕。閱讀層次的高下立判。

  要命的是,這一深一淺兩種閱讀路徑,並沒有隨著傳播技術的提升、書籍載體的變遷而並軌,而是在移動網際網路的大潮中,漸行漸遠。甚至,淺閱讀更勝一籌了,閱讀碎片化就是重要的表現形式之一。比如,長篇深論不受待見,“微言大義”頗有市場。大部頭的論著不時興了,人們只願意讀簡短的資訊,喜歡段子,熱衷看“一張圖讀懂……”我們最愛用的微博每條只有140字,常上的微信,轉發量很大的也多非萬字平戎策。如果想了解一下基因的相關知識,很多人只會百度一下,不會專門去閱讀《自私的基因》這樣的科普著作。

  誠然,零珠散玉也有價值,但閱讀求知若一味追求省事的話,大腦溝回會變淺的。因此,給閱讀做好加減法,勢在必行。

  加什麼呢?增加深閱讀的比例。其實,用什麼閱讀不是核心,真正的讀書人是不在乎書的形式的,不管是印在紙上,還是映射在手機螢幕上,只要它還是《論語》。電子化不一定讓閱讀變淺,關鍵是所讀文本淺不淺。抱著紙書看穿越小説,跟捧著手機看人文經典,收穫能一樣嗎?

  減什麼呢?減掉附加在閱讀上的功利性、實用性目的。雖然不必盡除,但起碼別一看《孫子兵法》就想著怎麼拿它賺錢。有學者呼籲大家多讀無用之書,就是針對我們太奔著實用而去、碎片化截取資訊的時弊。多看無用之書,方成大用,這也是辯證法。

  做到這兩點,讓閱讀真正回歸為一場享受,全民閱讀才有可能形成無處不在的氛圍,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創新力量的增加、道德力量的增強,也就不在話下了。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