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徵集令”何以少有響應?

時間:2013-08-05 10:07   來源:東方網

  7月30日下午,2014年央視春晚節目組正式開始向社會徵集喜劇作品和喜劇人才。徵集令寫道:“請把你覺得爆笑的喜劇新作喜劇形式推薦給我們吧,請把你喜歡的喜劇新人推薦給我們吧,如果你是喜劇達人或喜劇創作者也請不要猶豫,我們將熱情地歡迎你毛遂自薦。”但是微博徵集效果似乎與央視春晚“全民參與”的感情訴求有些背道而馳,幾乎沒有毛遂自薦者,反倒成了眾笑星的粉絲為自己的偶像爭取登臺機會的平臺。(《楚天都市報》2013年8月4日)

  春晚節目組正式開始向社會徵集喜劇作品和喜劇人才,是春晚開門辦春晚的又一積極舉措,對於廣納賢才,吸收社會幽默元素,豐富春晚小品創作和表演,無疑都有促進意義,但是這麼好的事情,為何讓春晚的熱臉遇見了觀眾的冷屁股呢,剖析其中深層次的原因耐人尋味,也讓人五味雜陳。

  首先,徵集的要求語焉不詳。既然要公開徵集,就要就小品本子的長短,形式、範圍和要求做一個不厭其詳的説明,而春晚“徵集令”寥寥數語,惜墨如金,含糊其辭,即使有心響應者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與其説是疏忽,還不如説是不認真,高高在上,官僚慣了,才會出現無人響應的尷尬。

  其次,不尊重作者的勞動付出。既然是徵集小品作品,就應該明碼標價,列明如果被採納,將付多少稿酬,或者有其他獎勵和鼓勵形式,如今幾乎所有呼喚公民參加和獻計獻策的政府徵稿活動,都會採用有獎徵集,而春晚不差錢,急切切想得到好作品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如今是尊重作者勞動的社會,給報社投稿尚且有稿費,更不要説堂堂的央視春晚了,為何就想幹指頭蘸鹽,不出一點水呢,難道春晚真的高估了大眾的覺悟不成,不是公眾覺悟不高,一切向錢看,而是春晚太不尊重組織者了。

  第三,對春晚的一種心因性抵抗和不合作。為了一場春晚,國家不惜代價,春晚劇組人才濟濟,央視內部就不用説了,凡是參加春晚的人,不是可以獲得有形的物質好處,就是可以獲得無形的名聲,國家能夠讓馮小剛和趙本山執導春晚,絕不會虧待馮小剛和趙本山,春晚劇組乃至文化部吃皇糧的文藝工作者多如牛毛,內部的有生力量不好好充分利用,卻像社會中的“外行人”尋找秘方,不是説民間沒有高人,而是有時候不能將分內之事消極怠慢,而將必做的事情推給社會上,動輒“徵集”,責任是個定量,一方承擔的責任多了,另一方就承擔的少了,觀眾會問,春晚劇組是吃幹飯的嗎?

  第四,對春晚小品的“塔西陀陷阱”的失望。過去,春晚的小品,令審查者很滿意,但是令觀眾很不滿意,一些小品充滿了虛假的美德,空泛的道義,不真實的真實,即使是弘揚真善美也讓人感覺很做作,春晚的小品更多的充滿了歌功頌德的虛假美好,而對於人民群眾關心的腐敗、環保、空氣品質和民生工程等卻很少有涉及,即使涉及也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無法走到人民群眾的內心深處去,小品不接地氣,沒有諷刺,沒有深度的幽默,人民群眾即使笑了,也是苦惱人的笑,笑的很勉強,僅僅是禮節性的笑。現在要徵集,人民群眾沒眼看到正在發生的切實改變,即使春晚要開門辦春晚,即使審查要放寬,但是老百姓還是半信半疑甚至不信,掉進了“塔西陀陷阱”的惡性迴圈中。

  第五,春晚不缺本子缺膽子。其實,春晚歷來就不缺好本子,過去的多少好本子被扼殺在嚴格審查制的搖籃裏,作者辛辛苦苦寫出的好東西,無法擺脫眼看著春晚近在咫尺,但是卻被槍斃的心酸,只要鼓勵説真話,説實話,不要為了審查而寫本子,不要將過審查作為作品藝術性的最高標準來自我滿足,不要為了寫本子而縮手縮腳,那麼春晚劇組的人都能夠出好作品,更不要説來自民間的作品了,審查放寬,春晚無邊,春晚不缺本子缺膽子,審查者的膽略和勇氣夠大,敢於求真務實的魄力有多大,春晚的好本子就有多少,也許不用向外修和向外求,就能夠供過於求。

  春晚要改變過去的爛口碑和雞肋,並非一朝一夕,形象受損容易,要修補受損的形象難,雖然馮小剛和趙本山給春晚帶來了新的氣息,但是至今畢竟是紙上談兵,畫餅充饑,公眾不管誰來執導春晚,要的是春晚的“幹貨”,誰能夠給觀眾奉獻“幹貨”,誰就是春晚的拯救者,誰就是春晚的英雄,誰就是人民藝術家,春晚“徵集令”少有響應者就充分説明,要將人民群眾放在心裏,要真的放,而不是假放,心裏有沒有人民群眾,人民群眾從春晚的節目中能夠看出來,更能夠用心感受出來,一點也錯不了,更差不了。

編輯:顧文婧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