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圖》,超級結構支撐超級野心

時間:2013-01-24 14:21   來源:新京報

  《雲圖》是一個複雜的智力遊戲,它一舉讓《盜夢空間》淪為小學生謎語。《雲圖》也是一部讓人既愛又恨的影片,在西方引發的兩極反應遠超《一代宗師》在中國的爭議。

  欣賞《雲圖》有一個前提,就是必須喜歡多線頭敘事,而且願意思考內容與形式的矛盾統一。《雲圖》共有六個故事,其中只有兩三個有微弱的人物關聯,這有別於《通天塔》《撞車》等群戲。

  《雲圖》原著嘗試了一種顯然受到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啟發,但仍具革命意義的結構:上半部作品中,六個故事每個講一半,下半部分別把另外一半倒著講完。這個結構若要視覺化,最適合拍成12集的迷你劇。電影通常不足三小時,照搬原著完全行不通,而沃卓斯基姐弟和湯姆提克威的最大貢獻便是重建了一個電影結構,不僅充分再現了原著的主題,而且將電影跨越時空的便捷,以及影像的豐富暗示能力發揮到極致。影片將六個故事切成碎片,齊頭並進,不時的跳躍一方面提醒觀眾劇情的發展。這也打通了不同故事之間在意象、情節、精神諸方面的隔閡。比如説,哈莉貝瑞扮演的兩個主要角色,一個是1973年舊金山的調查記者,追查核反應爐的秘密,另一個是2321年大毀滅後尋找雲圖的一個先知部落成員,兩個人物的共性是不遺餘力尋求真相。場景在兩者間快速轉換,觀眾潛意識中會覺察兩個故事的共通點。

  影片的主題一點不晦澀,那就是對自由和愛的不懈追求。1849年南太平洋的船上,救了黑奴的亞當尤因又被黑奴所救,受到感召,從自己做起,加入廢奴的行列;1936年英國,年輕的作曲家為了從前輩的壓制中掙脫出來,付出了生命的代價;1973年舊金山,女記者因調查能源內幕,遭到追殺;2012年的英國故事是百分百的《飛躍老人院》;2144年新首爾,克隆人星美在叛軍男友張海柱的幫助下,對抗奴役,最終被壓制;2321年夏威夷,扎克利受到食人部落追殺,被另一部落所救。這裡牽涉到最基本的人身自由,也有創作及獲得署名和評判的自由,尋求真相時免受騷擾的自由,等等。

  一人分飾多角想必不是為了省錢,而是為了帶出生死輪迴的概念。但囿于化粧技術以及西方政治正確對跨種族選角的限制,這種嘗試並不極致,且效果參差不齊。只有雨果維文的六個角色是清一色反角,都屬於壓迫者。周迅演兩個小妹和一個小弟,其中一個小妹是反抗者,是裴鬥娜那個角色的先驅。從理論講,裴鬥娜在新首爾裏的角色應該跟哈莉貝瑞那兩個主角是一脈相承的,但任何演員要同時演白人、黑人、黃種人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實上,對性別的跨越(即男扮女裝或女扮男裝)都頗具説服力,而對種族的跨越則要難得多。最具挑戰的是湯姆漢克斯的六個角色,從下毒的小人,到脾氣暴躁的粗人,到良知未泯的科學家,最後是逃難的部落首領,似沒有內在關聯——若要解讀為人性從惡向善轉變,又看不到轉變的過程。反過來,如果這些角色全分給不同的演員,估計效果更糟,觀眾會看得一頭霧水。

  小説《雲圖》甫一問世便被判為不可搬上銀幕,《少年派》和《時時刻刻》也曾得此稱號。《雲圖》的不足之處是,它只有智力難度,缺乏感情力量——六張皮貼得很緊但略嫌牽強。《少年派》的兩個故事及《時時刻刻》的三個故事化繁為簡,水到渠成,深厚功力卻沒有一絲用力過猛的痕跡。相比之下,《雲圖》把野心和勇氣刻在了額頭上。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