慨嘆“出書潮”

時間:2012-11-05 13:44   來源:工人日報

  近幾年,我常常會聽到朋友們互相問“出書了嗎”。問答的雙方,出了的,面有得意之色,儼然高人一等;未出或待出的則誠惶誠恐,大有落後知恥、需要迎頭趕上的痛悔。

  出書熱已有十來年了,但至今猶未衰減。從影視明星出自傳,到黨政幹部出論文集;從乳臭未幹的少年少女出大部頭小説或詩歌集,到四五十歲的父母出教育子女心得體會集;從學界為完成指標而湊字剪貼加自費,到文壇雇人當槍手找人寫捧文,直至最近越演越烈的部落格出書。很多人早已躊躇滿志,不僅要出一本兩本,而且開始了著作等身的宏偉計劃。

  相形之下,“讀書”與“論道”卻是很不走運,不少人都在説忙,好不容易有點兒空閒,又是忙著上網讀天南地北的逸聞趣事,又是忙著看永遠也看不完的影視劇。當然,主要還是忙著寫書,忙著聯繫出版社,忙著籌劃出書的銀子,忙著參加各種聚會、展銷自産的大作。讀書?太忙了,沒時間!能在一年之中,完整地讀下一整本長篇小説的人,已經很少見,而讀完一本非小説類又沒有直接功用的著作的人,更是罕見了。

  這就構成了一個奇觀:一方面是爭先恐後地出書,一方面是急功近利地讀書。前者饑不擇食,題材廣泛而多樣,一本集子裏雜七雜八,只要湊得出字數,又能支付一定資金,就可以出版,卻絲毫不考慮連自己都不讀書或很少讀書的年代,多出一本書又有什麼價值。

  用功的讀書人,讀多了自然忍不住落筆成文,文華絕代的大才子更少不了詩詞唱和,由是留下無數錦繡文章,構成了幾千年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所敬重的一些學界前輩,一生除數篇論文外,沒有出過書。他們或以“述而不作”而自解,自認一輩子教書育人,沒有大塊時間坐下來靜心著書;或坦承學問不夠精深,只能寫出幾篇心得,而難以成就大部著作。讀書倒是佔了他們不少時間,不僅在古籍故紙中樂而忘返,而且收羅一切新出的高品質中外學術著作,他們往往會托學生或朋友買來,仔細讀過之後,再與大家一起切磋討論。找書、讀書、討論的快樂將師生的關係拉得很近,也成為人生日常俗務之外最美的亮點、最享受的精神生活。對比今天的聚會,無疑,我更懷念那時的論道情景,更渴望那樣的師友氛圍。

  “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如劉項等輩,倒也並不和讀書人拼財力搶出書,從這一點看,至少比今天的許多“作家”有自知之明。換言之,不讀書不為過,不讀書而忙出書卻是對文化的大不敬。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